神京,金鑾殿內。
凋梁畫棟,金碧輝煌。
大殿內外,上萬條金龍刻紋閃爍熠熠金輝,朱紅立柱兩人合抱,天頂之上,有山河龍鳳繪卷,可遍覽大魏疆土,大殿四周,設置有種種神獸之首的凋刻,一個個惟妙惟肖,怒目圓睜,威壓且肅穆。
恒陽帝高居龍紋寶座之上,俯瞰群臣。
隻不過,此時百官列位,國家首腦之地,本該莊嚴肅穆之所,但如今卻鬨成一團。
“什麼叫做一旦對冊封流派不存,恐怕會江山社稷不穩?大魏是陛下之天下,冊封流派武人,也都是陛下之臣民,身為臣民,忠君之事乃是天經地義,難道羅大人覺得,大魏是冊封流派的大魏,沒有了冊封流派,大魏便會亡國嗎?!哦,我看沒有了冊封流派,大魏還是大魏,但你羅大人未必就是羅大人了,你家中的三房小妾,似乎便是冊封流派的人吧,聽說你每年從劍北道獲利,至少上萬兩白銀啊。”
“你休要血口噴人!我看你何大人才是真正的‘家財萬貫’,誰不知道,天下槽幫,皆以你何大人為首啊!”
“這些年,劍北道與巫國貿易甚為密切,如今大魏生亂,誰也不清楚是否有冊封流派在背後與巫國溝通,若是他們裡應外合,後果不堪設想!請陛下早做決斷啊!”
“”
群臣爭執不休,這種爭端已經持續了至少三次朝會以上的時間了,朝廷兩派之間,互不相讓。
“肅靜!
”
就在這時,隨侍的大太監高聲喝令,很快,原本吵鬨的群臣便重新安靜了下來,全都望向了恒陽帝的方向。
一周時間,三次朝會,恒陽帝都是高坐龍椅之上,一言不發,隻是待得朝堂諸公吵得精疲力竭之後,說一聲退朝便結束朝會。
朝堂眾臣都知道這是皇帝的製衡手段,先讓眾人“各抒己見”,暴露矛盾,使得各方勢力壓上籌碼,打出底牌,然後恒陽帝便能從中洞見各方弱點,一言以定朝堂,讓各方都為之懾服。
如今,皇帝陛下開口,或許此事已有定奪。
眾臣恭敬垂首,洗耳恭聽。
“北方巫國,乃是我中原最大隱患,早在大齊之時,巫國之人便常常南下,燒殺搶掠,當年定國一戰,巫國與戰王同流,欲圖扶植傀儡,染指中原。”
“如今,巫國大軍臨境,又起侵略中原地界之心。當年太祖之時,便有徹底斷絕巫國隱患之意,可惜天下初定,太祖感念天下蒼生之苦,與民休歇,故不起戰事。”
“然如今大魏已定多年,朕欲儘太祖未儘之事,永絕巫國之禍,三日之內,擇大將點兵,一月之後,開拔出征。巫國高手眾多,征伐乃天下大事,天下冊封流派,皆為朕之子民,為大魏武道之先鋒,當以身作則,派高手協助朝廷作戰,若有不從,便是溝通巫國之罪,當免去冊封流派之位。”
恒陽帝平靜但威嚴的聲音在金鑾殿之內回蕩,使得朝堂諸公耳朵嗡嗡震響。
一時之間,百官嘩然。
無論是保皇一派,亦或是冊封流派一派,都沒有想到恒陽帝會做出這樣的決定。
出征巫國!
這可並非兒戲之事,大魏與巫國相安多年,不是不想征戰,而是各自局勢都不夠穩定。
對於如今的大魏來說更是如此。
邪祟之患頻發,內部因恒陽帝的舉動,使得朝廷與冊封流派產生矛盾,局勢不穩,此時發動戰事,更是要強行征調冊封流派高手參戰。
此舉看似能夠削弱冊封流派的力量,但同樣也會激起冊封流派的不滿,惡化當前局勢。
彆看保皇一派天天叫嚷著要廢除冊封流派製度,但他們也很清楚,這絕對不是一朝一夕之間能夠做到的事情,他們實際上隻是想要鞏固和加強自己的力量。
冊封流派被打壓,相應一派的影響力下降,空出來的權利,自然便會由他們中的某些人接管。
說是保皇一派,但實際上,還是為了自身的利益。
而一旦恒陽帝發動戰爭,巨大的消耗與動蕩之下,他們也根本討不到好。
更何況,許多人是真的覺得,這場仗不應該打,如今巫國雖然大軍臨境,但還算克製,並沒有開展全麵戰爭的苗頭。
天時地利人和,沒有一樣占優。
“陛下,此事萬萬不可!如今局勢不穩,切不可發動戰爭,否則恐天下將現亂象啊!”
“陛下,如今各地邪患頻發,若是征戰開啟,高手儘出,恐怕天下百姓將陷於水火之中!我大魏以民意立國,若是民意不在,則軍隊疲敝,戰事受挫,難上加難!”
“強行征兆冊封流派,恐會遭來不滿,到時各方高手不肯出死力,恐戰事不利!”
“陛下,三思啊!
”
“”
原本還鬨做一團的群臣,此時的立場居然都變得一致了起來。
嗡!
群臣一致,聲浪如潮,然而影響不僅僅如此而已。
整座金鑾殿,都開始微微顫動,內外牆壁之上的龍紋綻放光芒,一排排神獸之首好似要活過來一般,一股龐大的力量被整合,如同浪潮一般在金鑾殿內翻湧。
而這股力量的目標,便是端坐在龍椅之上的恒陽帝。
朝武百官,受大魏朝廷之要職,本身便是王朝氣運的一部分,即便本身不是修行者,但在此位置,香火庇佑,自有神異之處。
比如,大魏文武百官邪祟難以近身,喝令之間,可有香火之力伴隨,等閒邪祟遇到,刹那間便要被震成齏粉。
如今,百官大部分反對,香火之力糅合之下,即便是貴為帝王的恒陽帝也隻能退避與妥協。
這種事情,在他執政年間,並不是第一次發生。
之前,礙於洶湧香火之力,他都隻能妥協。
但這一次,事情已經發生改變。
他,已經不再是之前。
他的手掌搭在了傳國玉璽之上,輕輕一按。
轟!
刹那之間,那朝他湧來的洶湧波濤戛然而止,原本群情激奮的群臣聲音戛然而止,隱約之間,他們感受到自身的某種力量在瞬間被剝奪了,那種仿佛能夠左右朝堂的力量,完全脫離了他們。
群臣抬起頭來,隻覺得那龍紋寶座如此高遠,那端坐在寶座之上的恒陽帝的身形,變得越來越高大與神秘,好似一座巨山,又好似
端坐在神台之上的神明。
皇帝,力量歸於天下,地位乃是眾人抬舉。
神明,權柄歸於自身。
看著那殿堂內聲音戛然而止的諸公,感受著自己那仿佛一人便可對抗天下的力量,恒陽帝平靜的雙眼中閃過沉醉之色。
這是他從未有過的體驗,隻有在這一刻,他才真正感覺,手中握著的權柄,屬於他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