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人在核心星區,但老家不是暫停的,一直在擴建。
但問題是,寰宇聯合在第三次ai戰爭結束前,主要精力一直在生產民用艦船和對外出口經營人脈上。
第三座納米鍛爐在三戰後到手,從配置生產到投產不過一年。
白石係列艦船在三座納米鍛爐兼顧民生、商業和其他艦船研發和生產需求後,再加上星門、巨大廢墟的原料充足供給下,在上次聯絡伊甸星時妹妹李姝便指明,白石係列作為守衛本土的艦種,已經投入到各大商業艦隊和運輸艦隊的護航中去,巡洋艦數量超過45艘。
伴隨運輸艦隊沿著三角貿易網絡攤開,最遠的足跡,都涉及到apex設計集團。
因此才能騰籠換鳥,把原本承擔保護任務的40多艘突擊級巡洋艦,以及其他驅逐艦、護衛艦列入補充艦隊,正在星夜兼程趕來。
地獄軍團的星係,畢竟是經營上百年,寰宇聯合的領地才開發了多少年?北美殖民地從在法蘭西支持下打贏大英遠征軍,到軍力超越大英,都還借了二戰的光,一個新開發的殖民公司,不靠廣交盟友,難道想僅靠幾年的功夫,就自己跨越人口、產業、工業體係的建設,超越地獄軍團?
納米鍛爐隻是人之領妙妙生產工具,不是許願機!沒法虛空印出能被壓榨到死還甘之如飴的奴工,沒法虛空變出成熟的人之領自動化工廠,更沒法變出上百年時間!
但李斌並未因此放棄。
他也做過另辟蹊徑的擴張。
公司的軍艦數量的確不足,但在工業製品的投資不是鏡花水月,李斌也因此獲得了布萊頓聯盟和星際帝國兩個鐵杆盟友。
無論是隨便就能說服星際帝國要塞化政治意義極其濃重的新星之都,還是勾勾手就讓布萊頓聯盟把賴以為生的無人艦有人化技術掏出來合作,都證明了一件事:
戰爭開啟後,李斌能直接影響的艦隊,其實遠超紙麵實力。真算起來,布萊頓聯盟十幾艘,星際帝國近三十艘,再算上自己已經部署在西側的艦隊,能拉出來足足60多艘主力艦。
並且這支聯軍,在李斌星幣攻勢和待人以誠下,可比人類聯軍靠譜多了。
除此之外,民用艦方麵,多年經營,外加打撈星門現有殘骸,依靠納米鍛爐重建,根據李姝的彙報,寰宇聯合登記在冊的阿特拉斯級超級貨艦,已經達到12艘,其中9艘來自前期或造或買,3艘來自星門裡撈出來的狀況良好的殘骸重建。
另外,普羅米修斯主力艦級燃料艦,則有5艘,其中兩艘來自前期或買或撈,3艘來自星門重建。
除此之外,另有6艘阿特拉斯級,7艘普羅米修斯級在船塢排隊,正在加緊重建中。
除此之外,粽子級的建造,才是大頭。
由王世傑主持研發的寰宇聯合級,已經到了建造後期,估計再有數月便可下水。而粽子級作為民用船體,卻能在戰場發揮巨大作用的艦船,因為造價低廉,構件要求低,除了派往前線的6艘外,隨著構件湊齊,又新下水了5艘,正隨著突擊級巡洋艦等艦船,趕赴前線。
若緊急備戰,所有阿特拉斯級接受為期一個月改裝,借用星際帝國和布萊頓聯盟的船廠、工人、工程師,即可轉變為阿特拉斯k2導彈艦。
這些都是潛在的戰鬥力!民改軍,軍改民……從莫斯科拖拉機廠到保時捷廠,再到美利堅二戰冰箱工廠轉行造飛機,這是顛撲不破的真理。
李斌手裡的牌不少,隻不過他沒有料到聯軍會敗得如此快,產業依舊按照原有的方案穩步推進而已。
細細分析下,寰宇聯合硬要說哪裡比地獄軍團差,那大概就是缺勞動力和密集的自動化工廠吧,在沙丘之界星係累死的人類,已經是寰宇聯合總人口的幾倍了。
馬德拉空間站,寰宇聯合駐地辦公室。
李斌喝著陳相大吉嶺,跟蘭苑討論接下來公司走向:
“西麵戰敗會吸引走所有勢力的主要注意力,接下來我估計,各巨企級勢力的內部矛盾,會被人類與失控ai的種族矛盾掩蓋。”
蘭苑略微思索,恍然道:“您是說,我們產能全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