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索瓦·達爾朗站在地中海艦隊阿爾及利亞號的甲板上,看著地中海波光粼粼的海麵。
他心裡其實是很糾結的,一方麵他不想把希望寄托於擊沉他們戰艦的英國佬身上,他是名海軍將領,知道那些艦船對於法國有多重要……另一方麵,現在英國是歐洲唯二在抵抗的力量,地中海的事兒,蘇聯插不進手。
他要想光複法國,就必須借助英美的力量,但關鍵之處在於北非的法國人民很抗拒英國,因為他們認為維希法國投降是合法的,而英國擊沉了他們的船是非常不道德的行為。
所以北非的法國人很仇視英國人,這也是為什麼這場登陸行動是沒經曆過作戰的美國人當大頭的原因,如果是英國人做主力,恐怕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都要拿起武器抗英了。
他知道,他現在手中的籌碼很重,賭對了他掙的盆滿缽滿,成為法國複國的最大功臣,而地中海也徹底會成為《老子的海》;賭錯了,那就沒有然後了,死人哪裡知道之後發生了什麼呢?
眼下的情況就是……隆美爾的非洲軍團越強大,北非的法屬殖民地越重要,但同樣的非洲軍團實力越強,為法屬殖民地帶來的壓力就越大,他不確信英美聯軍是否能成功保衛這裡。
他注視著這平靜的海麵,在這平靜之下,也許有一天會掀起狂風巨浪……
……
作為自由法國與英21集團軍的聯絡官,加布裡埃爾這兩天很忙!
他每周不停地在卡薩布蘭卡、土倫、倫敦三個地點奔波,他是戴高樂將軍的親信,他在戴高樂的授意下,與英國人聯係並想方設法的把自由法國的部隊掛靠在英國第8和第21集團軍底下。
這樣不僅能獲得英國的補給,還能同樣釋放出自由法國與英國的關係很好,哪怕是維希法國跟了美國也不行的信號。
更可況戴高樂本身就與丘吉爾關係非常不錯。
與正在觀望的達爾朗不同,戴高樂一開始就是大張旗鼓的加入了盟軍,其屬下的部隊曾進行過多場重大行動。
在這方麵,戴高樂天生占了上風。
加布裡埃爾拿著一疊情報,對著旁邊的助手帕爾梅說道“把這些送到卡薩布蘭卡燕麥廠去。”
加布裡埃爾看著助手的背影,糾結了一下,連忙叫住他“帕爾梅,等等……”
他向帕爾梅招手,示意他附耳過來。
“我告訴你……你要……”
……
卡薩布蘭卡的一處不知名酒館內,舞台上的一小支樂隊正在演奏著不知名的樂曲,這群樂師與台下的觀眾和客人同樣不知名。
“消息準確嗎?盟軍要登陸北非了?”
“那我們怎麼辦?支持盟軍嗎?”
小桌子周圍陷入了長久的寂靜,隻有著音樂還在繼續奏響。
其中一個猶太商人開口“我們應該繼續觀望……現在北非基本在德國人的手裡,我們太早表明態度容易……”
其中的一個法國廠長“我的態度決定於達爾朗將軍的態度。”
其他人看了他一眼沒在說話,又一名法國商人開口了“和誰合作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他們給出我們想要的利益或者保證我們的權益。”
眾人圍在小桌子旁,目光投向加布裡埃爾,想要讓他給出一個答案。
加布裡埃爾聳聳肩“我怎麼知道?我勸各位還是安心等著盟軍登陸,然後儘力配合他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