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書信外,陳安還打包了一些可以帶出宮的物品,分成兩份,給長姐陳元瑛的那份,談大武一並帶到了韓家。
“娘,這個可愛的小金鹿和這麼多漂亮的絨花,都是小姨給我的嗎?”陳元瑛長女嫻姐兒手裡抓著金鹿,閃著亮晶晶的星星眼,揚著歡快的笑臉,又拿起一個精巧奪目的玩具,驚呼道:“娘,嫻姐兒怎的沒見過此物,這是什麼?”
宮裡的貴人娘娘給自家大姐帶來的物件,王氏和杜氏並不眼熱,二人笑著讓陳元瑛自行分配,這門親事,是他們韓家占儘了便宜,原本就對大少奶奶陳元瑛另眼相看,以後,隻怕更是要供著這個兒媳婦了。
若是六阿哥長大後被封個郡王貝勒,能夠念點姨甥之情,那她們韓家也跟著改換門庭了。
陳元瑛打量了包裹內的物品,心裡有了考量,喚來了韓二爺家的一兒一女,主打一個公平分配。
二少奶奶張氏在一旁喜得不見牙,她就知道大嫂是個大方的,自己捧著大嫂準沒錯。
張氏娘家也是地主,家中土地不算少,卻過得摳搜,隻因張父太好色,養了十多房妾室,孩子也多,張氏打小就學會看人眼色、籌劃謀算,長大之後,巧費心機,為自己謀了一個好夫家,嫁到韓家後,發現家中諸人十分敬重大少奶奶陳元瑛,她收起自己的小算盤,在大嫂跟前抓尖賣乖,自退一射之地。
陳不同隻是六品通判,紫禁城沒人把他放在眼裡,但對於縣城下的地主老爺來說,大小也算是個了不得的官老爺。
張氏便很把六品官當回事,在外交際,很是喜歡推崇大嫂,如今,大嫂的妹妹有了大出息,她心裡拿了主意,以後定要唯大嫂馬首是瞻,為子女拚出一條青雲路。
告彆了歡天喜地的韓家,談大武一路疾馳趕往淮安府,和自娛自樂的韓家不同,淮安陳宅,縱使是想閉門謝客都不成。
淮安府地處江北,麵積寬廣、水域發達,是連接南北西東的重要交通樞紐,一府六個縣,經濟繁榮、人口茂盛,當地的父母官不乏耳聰目明之人。
淮安府通判次女入選進宮,生了六阿哥,晉封為舒貴人,朝廷中有人脈的官員早已得到消息,上門祝賀的地方官、富豪鄉紳將陳宅圍得水泄不通。
陳宅管家一路領著談大武進了書房,陳不同站在窗前,快速看完陳安所寫的家書,沉思片刻,將家書卷在一起,點亮蠟燭,燒了個粉碎。
窗外突起一陣秋風,吹得長桌上的宣紙嘩嘩作響,偶爾夾雜著院裡的樹葉落花,隨風肆意飄落,書房內略顯慌亂嘈雜,陳不同此刻內心異常安靜。
他的思緒回到了二十多年前,秋闈揭榜,與幾位同鄉秀才一起坐在茶樓等待放榜。
彼時還隻是一個小書童的陳管家氣喘籲籲的跑過來報喜,茶樓所有人站起身恭賀他,幾位同鄉圍著他說儘恭維之詞,那是陳不同人生中最重要最得意的一天,改變了他一生的命運,當時當日恰如此時此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