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候的普通人,花錢都精細,像陳家母子三人這樣大手大腳的,極少。
林老師是個老派人,坐的離陳玉蘭老遠,把陳安和陳民拉到身邊,問了問二人的水平。
最後推薦瀚海中學和聖雅濟中學,教學水平不低,離這裡隻隔三條馬路,有推薦信就可入學,就是學費貴一點。
他委婉道:“公學逢進必考,好的公學競爭很高,這兩個孩子,之前在哈爾濱進學,所學內容和上海大不相同,且初到上海,水土不服,恐怕考試會有些難度。”
實際就是,陳安和陳民水平一般般,好的公學很難考上,要想上好學校,就得花錢。
陳玉蘭略識得幾個字,在她眼裡,老師都是一等一的厲害,自然遵從林老師的建議。
她換了兩條小黃魚,又買了禮品,林老師在中間牽線,找到了中西小學的一名外籍副校長。
這位外籍副校長是個中國通,除了兩根小黃魚,陳安還掃描了一卷明代字畫,讓林老師一起送去。
現在精密工藝的加工,一般人很難看出真假。
果然,外籍副校長拿起古畫,愛不釋手,當場寫了兩封入學推薦信。
過了幾日,陳安和陳民成功入學聖雅濟中學,成為初等班級的插班生。
聖雅濟中學是幾個英國富商捐款籌建的,共有六七百個學生,分初中和高中,一個年級有三四個班級。
一個學期的學費要一百二十塊,比公立學校的學費高出六倍,還有校服費、書籍費、體育費、音樂費、騎馬費、試驗費、清潔費,除此之外,圖書館看書,也得先花十塊大洋辦借閱卡。
各種雜費加起來,著實是一筆不小的數字。
一貫花錢愛抱怨的陳玉蘭,在聖雅濟中學參觀了一圈,就看不上瀚海中學了。
心裡滿意的不得了,覺得物有所值。
三十塊大洋的校服費,發四身夏裝、四身春秋裝、三身冬裝和兩件大衣,都是製式學生服,得體大方又貴氣。
體育場超大,令陳安小小吃驚的是,除了籃球、足球、網球、遊泳,人家體育課還學習擊劍。
音樂課不是教唱歌,主學彈鋼琴,選學小提琴、大提琴等樂器。
學校有自己的馬場,養了幾十頭馬,保證讓每個學生騎上馬,實驗課的儀器全部是國外空運來的。
走讀生配有午休室,有一張小床、配小桌子和儲物櫃,隔成一間一間的,拉上簾子,就是獨立的空間。
外地的學生可以選擇住校,兩人一間宿舍,每間宿舍都配備了浴缸、電話、飲水器和洗衣設備,學校不間斷供應熱水。
學校有大廚房和小廚房,保證符合每個學生的口味。
這還是陳安第一次接觸私立學校,一路參觀下來,心裡感慨萬千,這教學環境比起她曾經讀過的學校,不能說不輸,可以說是超越。
在這裡讀書,不算吃飯,陳安和陳民一年要花掉七百多大洋,他倆覺得太貴了,但陳玉蘭女士有自己的見解。(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