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曆了幾個世界,活了幾百歲的陳安,很快就接受了轉換性彆這個事實,開始梳理原主的記憶。
原主的生活很簡單,樸素且貧窮。
是通許鎮陳家村的村民,陳家村距離汴京城腳程大約兩三個時辰。
家裡有一個體弱的老父親,一個雙眼模糊的老母親,還有一雙兒女,大的六七歲,小的兩三歲,老婆沒了。
原主老婆在生育第三胎時,因為摔了一跤,變得胎位不正。
在這時,胎位不正的結果便是九死一生。
這個苦了一輩子的女人,很不幸成為九死的一員,死的時候不過才22歲。
也就是大學剛畢業或者還沒畢業的年紀。
原主老婆走後,因為家窮,也沒有再娶。
他憧憬繁華的都城生活,拋下家裡的兩畝薄田,於半年前來了汴京討生活,在外城賃了間小屋子。
每天拚死拚活賺二三十個銅板,除了房租和吃飯,還能餘下一點,原主便托同鄉帶給村裡的父母。
熱鬨的元宵節和原主無關,可這場突如其來的倒春寒,要了他的命。
原主在碼頭當最底層的搬運工,不停地勞作下出了汗,脫了滿是補丁的襖子,著了涼,在昨天夜裡,一命嗚呼了。
接收完記憶,陳安從空間取出貼身保暖的裡衣,貼身穿上,外麵依舊套了原主的補丁襖子。
保暖的裡衣,源源不斷的發著熱,她的身體很快有了一股熱乎氣,又吃了點巧克力和軟和的麵包,喝了幾口稀釋後的靈泉水。
頓時感覺身體有了力量。
下了床,陳安打量了下原主的鞋,這雙布鞋起了毛邊,鞋麵布滿了塵土,看起來十分肮臟。
她又掏出一雙乾淨襪子穿上,套上了這雙被磨得破爛不堪的布鞋。
打開了狹小的窗戶和漏風的木門,陰暗的小屋瞬間變得明亮起來。
陳安走出了這間陋室,來到院裡。
這是一個四四方方的院子,正房加廂房共有十幾間屋子,都被房東隔開零零散散的租了出去。
原主租的這間房,都不算是個屋子。
這是在西廂房和院牆的夾角處,用泥土做成的,開了一扇窗和一扇門,屋頂是用茅草鋪成的。
屋內靠西牆有張小床,有張瘸了腿的桌子,和一個看起來隨時會散架的凳子。
東邊靠窗的位置,砌了泥爐子,上麵放了一個缺了一角的小鍋,地上隨意擺放著水桶木盆和餐具。
屋裡還有一個竹製的架子,上麵搭著原主所有的衣物。
“陳小子,你病好了?”和原主一牆之隔的趙嬸子出來倒水,看到陳安呆呆的站在院子,忍不住上前和他說了幾句。
陳安笑了笑沒說話,趙嬸子也不覺得奇怪,她自顧自的說完話,便回了西廂房。
趙嬸子和丈夫帶著一個孫女,租了西廂房的一間屋子,她大兒子二婚做了上門女婿,不好帶頭婚生的女兒去女方家,則交給了趙嬸子管。
她丈夫在汴京城混了近二十年,以前做些跑腿的活,也做過貨郎,現在在一家腳店打工,每個月穩穩收入一貫半。(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