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桂和陳小墩,像兩隻掉進米缸的小老鼠,桃酥果脯、香糖果子吃的滿嘴油渣。
柴氏在廚房忙碌著,陳二合帶著陳安,拎著東西去了陳大升家。
和子嗣稀少的陳二合不同,陳大升一共生了六個孩子,四男兩女。
眼下這個朝代,父母在就不會分家,所以陳大升一家二十幾口人,擠在十一二間屋子裡。
陳大升一向很疼陳二合這個弟弟,就算婆娘不滿,他也頂著壓力,每個月接濟窮弟弟一二。
現在好了,陳二合拎著城裡的稀罕物上了門,陳大升這個大伯還沒開口,熱情的大伯娘就出了門子,笑臉相迎,從院子到堂屋這段路,把陳安誇出了花。
陳大升看到自家婆娘這番作態,心裡暗爽,叫你總嘲諷我弟弟是打秋風的,如今說不出口了吧。
陳二合在大哥家沒有久留,說了幾句話,就拉著陳安走了,他也不是來炫耀的,就是想叫自己大哥在大嫂跟前,以後可以抬起頭了。
回家的路上,陳二合心裡那叫一個美,這是他第一次得了大嫂的笑臉,平日裡,大嫂總陰陽怪氣的罵大哥,被爛泥扶不上牆的弟弟拖累,這麼多年,不知耗了多少米糧,怕不是要養個白眼狼出來。
靠著兒子揚眉吐氣了一把的陳二合,笑了一路。
油燈靜靜地立在桌上,閃爍著溫暖的黃光,一家五口人,借著昏黃的燈光,吃了一頓豐盛大餐。
柴氏邊吃邊哭,陳安連忙安慰她,幫她擦掉眼淚。
“鐵娃,你捎回家的錢,我和你爹一文都沒花,等攢夠了錢,再給你娶個媳婦。”柴氏高興地說。
六七歲的陳小桂已經能聽懂娶媳婦是啥意思,她還知道村裡有後娘的小夥伴都慘得很,她不想有後娘,但她又不敢說話,一雙大眼睛忽閃忽閃,盯著陳安看。
陳安歪頭看向小女孩,感受到她不安的情緒,笑了笑,對柴氏說:“娘,我不打算再娶了,我有桂妞和墩娃就夠了。”
親耳聽到爹說不娶了,陳小桂心裡高興壞了,連嘴裡的肉都更加美味了。
陳二合和柴氏一向都是聽兒子的,見兒子發了話,他們也不再勸,隻要孩子平安健康,他們就心滿意足。
一頓飯吃的和和美美,就是夜裡鬨得動靜大了些。
長期不吃肉,一下子吃了太多的代價,是止不住的跑肚。
陳二合、柴氏、陳小桂和陳小墩,猛然間吃了太多葷腥,腸胃受不住,拉了兩天,吃了點草藥,才好了一點。
...
接下來的幾天,陳安在地裡乾了幾天農活,雖然體會過種地的辛苦後,她不再向往田園生活,但是不乾不行。
她總不能坐在一邊,眼睜睜看著孱弱的陳二合和柴氏下地,而她無動於衷吧。
到了初三那日,陳安帶著兩個娃子,去隔壁大通村趕了趟集。
大通村是個大村,村裡人多,經常有貨郎挑著扁擔來賣貨,還有賣豆腐賣油的,一來二去,形成了一個集會。
村裡的集市是土路,和鎮上的石板路不能比,但來往的人卻不少,相鄰的幾個村,都借著這個集市或買或賣。
集市雖不大,卻充滿了人間煙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