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喜兒進了屋,放下女兒周小寶,手忙腳亂的指揮兩個丫鬟,將小塊的金銀,窩在頭發裡,大件的首飾,都塞在布袋裡,然後綁在身上。
一個手腳麻利的婆子,快速的拆開衣裳的邊邊角角,將銀票和銀條珍珠縫在裡麵。
周小寶坐在榻上,好奇的打量著姨娘和丫鬟。
看了一會,覺得無聊,哭了兩嗓子,引起大家的注意。
陳喜兒見女兒耷拉著嘴角,連忙打開櫃子,取出飴糖和糕點放在茶幾上,哄著她吃。
她原先是府裡的丫鬟,因生的好做了周老爺的通房。
周老爺五十有六,而她不過二八年華。
一個妙齡少女跟著一個老頭子,陳喜兒心裡倒是能夠坦然接受,甚至覺得比做丫鬟好。
周老爺是個讀書人,很要臉麵。
他表麵上隻有一妻二妾,實際上家裡養著十幾個通房。
通房的待遇比丫頭略好一些,但不算妾室,在周家,通房除了伺候老爺,也是要乾活計的。
唯一不同的便是,得到的賞錢多了一些。
做了通房,陳喜兒得了三十兩的賞錢,她留了一點體己,剩下的全托人帶回了家。
家裡窮的厲害,她想讓爹住個好點的棺材,讓娘過得好些,讓弟弟討個媳婦。
一想到娘能吃飽飯,弟弟能給家裡傳宗接代,陳喜兒就開心,她覺得自己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陳喜兒會唱幾句小曲,又年輕漂亮,很得周老爺喜歡。
伺候的多了,她便有了孕。
周老爺頭發花白,還能得一子,心裡很是高興得意,便抬舉陳喜兒做了妾室。
陳喜兒懷胎十月,順順當當生下了周老爺的老來之女。
周老爺大喜,親自給女兒起了乳名叫小寶,大名叫語嫣。
有了女兒,陳喜兒心裡有了寄托,在周府日子過得還算順心,
可惜好景不長,災民組成的起義大軍,先後攻克了朔州、代州,又拿下了潞州。
城沒了,周老爺官也不做成了,帶著一家老小,一路南下,回了溧陽老家。
許是周老爺年紀大了,也許是丟官跑路對他的打擊太大,他在半道上就病倒了,然後再也沒能起來。
到了溧陽,周夫人吳氏剛進老宅,便喚來人牙子,將通房全部發賣了。
兩個生了兒子的妾室,周吳氏做主,給每人分了半成家產,將他們打發走了。
而陳喜兒母女,因周小寶年幼,又是個女孩。
周吳氏心有不忍,便讓她們留在周府,沒攆出去讓她們自立門戶。
周家老宅很大,陳喜兒分了個小院,她和周小寶每個月都有月例銀子,每季度都有新衣,過年過節還有節禮。
吃穿住行都由府裡統一安排,母女二人吃穿不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