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坑深五厘米……”
“這種肥料放十克……”
民工們聽得半懂不懂,一臉茫然。
大伯肖啟貴一看這視頻,頓時樂了:“小葉你把這個發給我,我跟他們解釋。”
“坑就挖巴掌大就行了……”
“這個肥料放這麼一小撮……”
民工們一聽,紛紛點頭:熟悉的份量,熟悉的計量單位,妥了。
葉玉斌目瞪口呆,等反應過來以後,差點笑出聲來。
老祖宗的智慧,哪裡是“可量化衡量”的數據思維能代替的?
瞧瞧,照著他們的老法子一說,都懂了!
藥苗種下去以後,後山平時就隻需要管護澆水,就行。
肖迎春舍得花錢,讓人將山泉水用水管接了,從山頂一路往下安裝了噴淋係統,根本不需要人工費太大的力氣。
大伯舍不得肖迎春花錢再請人:“你平時不用另外請人,我給你把水澆了,多花不了多少時間。”
“你給我四千塊錢,如果不叫我乾點彆的活,我才叫不習慣呢!”
肖迎春是真感動:“那行,那就麻煩大伯了……”
這樣一來,之前幫忙做工的民工也就都閒下來了。
他們平時都是做零工的,看肖迎春這裡做得大,也有些動了心思。
其中一個就主動找到了大伯,大伯回頭又來問肖迎春。
“迎春啊,我看你每天都要豆腐渣,是給誰喂豬嗎?”
肖迎春不知道怎麼回答,選擇反問回去:“……怎麼呢?是有什麼問題嗎?”
大伯連連擺手:“問題是沒什麼問題。我有一個一起做工的朋友,前幾天不是在你這兒挖地種草藥嘛……”
原來其中一個民工之前給養豬場打過工。
他之前就是每天用飼料和豆腐渣喂豬的,做了五六年,奈何有一年豬價大跌,養豬場賠光了,他隻好卷包袱回家。
大伯解釋起來:“我那朋友說,山坳裡頭還有好大一片窪地,他聽說也是你承包下來的,如果你願意弄個豬舍,他可以給你養豬……”
“豬糞堆肥以後,給這些中藥上肥特彆好……”
聽著大伯絮絮叨叨,肖迎春聽懂了:就是立體生態養殖嘛。
倒也不是不行……
豆腐渣之前就是給傅家軍的。
現在傅家坐擁天下,豆腐渣就太少了。
如果不要,堂哥和豆腐廠那邊的合作就都要停下來。
堂哥差錢啊!
大伯一家一心為自己考慮,自己不能為了省兩個錢,就讓堂哥沒了這份收入……
如果能弄個養豬場,倒也不失為一個好法子。
想了想,肖迎春點點頭,答應跟大伯的那個朋友見麵一下。
見麵就在兩層小樓大家吃飯的地方。
梁開順也五十來歲了,正是退休嫌小、工作嫌老的尷尬年紀,看著倒是個老實人。
“肖老板,我以前在老家種過地,也給彆人養過豬,如果你願意開個養豬場,我和我老婆可以給你養豬,還能種點菜……”
“年底如果賺了錢,你再給我發工資。”
“如果你沒賺到錢,你管我們一年吃住,攏共給我們夫妻兩個一萬塊錢就行。”
肖迎春愕然地看了一眼對方,又看向大伯肖啟貴:還有這樣談工錢的?
這人腦子正常嗎?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qiv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