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源對魏晨光說道:“魏校長,新招聘的文化課老師水平怎麼樣?”
“董事長,他們的水平不比那些公辦教師差,隻是苦於轉公無望之境。加上現在村辦學校的撤銷,很多民辦教師都是不得已放下老師職業,外出打工謀求生活,年齡大的老師大多數是在家務農。”
“魏校長,以後招聘文化課老師就從那些民辦教師中和應屆畢業生中錄取。民辦教師年齡控製在35歲以下,畢竟我們中醫學校是要長期發展的。”
“董事長,我馬上就讓人去縣教育局查詢一下,看看究竟有多少民辦教師?不過我估計不會太多,畢竟村辦學校撤銷已經很多年了。就是有年齡也不會太年輕,而且還都是公辦學校借調後辭退的。”
“魏校長,我隻是給你們一個招聘的方向。公辦教師是鐵飯碗,我們就不用考慮了。多麵向應屆畢業生,給他們一個就業的機會。”
“董事長,我會在報告加以說明的。”
張小源讓魏晨光安排中午宴請四位教授和家屬,午宴還是在招待所的包廂中進行。魏晨光還把張小源的爺爺奶奶也請來了。
四位教授和自己的老伴都準時赴宴。張小源隻認識自己的堂嫂,其他三位教授夫人沒有見過。張濟芝一一介紹說道。
"董事長,這位是王教授的夫人陳浠。"
“陳奶奶好。”
張小源禮貌和陳浠揚說道。
“董事長客氣了。當時聽我家老王說這裡如何如何的好,真是百聞不如一見,來了以後我就不想走了。在這裡吃得好,睡得香,後來周老師傳授我們修煉,這身體一天比一天好。說起來我們應該謝謝董事長了。”
陳浠非常興奮的說道,看來她是一個很健談的人。
“這是羅教授的夫人王慧芳。”
“王奶奶好。”
"董事長好,……。”
“這是江教授的夫人晏紫薇。”
“晏奶奶好。”
"董事長好,……。”
張小源和教授夫人一一握手問好,教授夫人也說出了自己的親身體會。說這樣的生活環境讓她們樂不思蜀,紛紛表態無條件支持自己的老公,在中醫學校任教,直到不能工作為止。
張小源心想,四位教授和夫人都是五十多六十歲的人了,年齡也不是很大。現在都已經開始修煉,身體會一天比一天好,就是在工作三十年沒有絲毫問題。
“各位教授和四位奶奶,我們中醫學校目前還處於發展階段。條件也不是那麼完善,可能會有不周到的地方。我因工作比較忙,隻到今天才來和你們見麵,希望你們理解。我敬各位教授和奶奶們,先乾為敬。”張小源說完就喝完杯中酒。
四位教授和他們的夫人也喝完了杯中酒。
“董事長此言差矣,我們雖然來的時間不長,自己身體上的變化還是非常清楚的。”王同文教授說道。
“董事長,不管怎麼說我們也是中醫出身,這裡的生活環境沒有一個地方能夠相媲美的。彆的不說就說直飲水,喝了以後能讓人平心靜氣,消除疲勞,提高睡眠質量。我以前神經衰弱睡眠很差,我自己也用了安神類的方劑治療過,但效果甚微。”江一澤教授說道。
“董事長,特彆是用直飲水烹飪食物,味美不說,對身體有著意想不到的效果,這一點大家都應該有親身體會吧。”羅文平教授說道。
“董事長,我以前的三高,雖說不是太嚴重,但也不能斷藥。自從周老師傳授我們修煉後,這身體也慢慢的好起來了,三高的藥物也在逐步減量,估計用不了多長時間,就能停藥了。”晏紫薇說道。
“董事長,我們年齡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身上多多少少都有一些慢性病。來到這裡學習修煉以後,身體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有一些症狀也完全消失。”王慧芳說道。
“董事長,我和兩位姐妹的體會差不多,反正我是不想回京城了,就在這裡和周老師做伴。”陳浠拉著身邊的周芷晴說道。
“謝謝大家對我的支持和肯定。我辦這所中醫學校的目的非常簡單,就是要發揚光大中醫中藥事業。這件事情說起來簡單,可是要做到卻非常艱難。光是靠我和在座的各位是不可能完成的,要依靠全國民眾的力量和國家的支持。
雖然困難重重,但我們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子子孫孫一代一代的把中醫中藥事業傳承下去。說不好聽的話,就是那些中醫大學畢業的學生,在校四年他們能學到多少中醫知識?那些研究生、博士生,可能也就比他們強上那麼一點。所以,中醫中藥知識需要從小學起,學期最少十年或者十五年。就是這樣也不一定能學到全部的中醫中藥知識,這也是我為什麼隻招收五歲至八歲的小學生的原因。
我也隻是自己能為中醫中藥事業做出自己就有的貢獻,讓學校的學生們測發脾氣們的教授,把中醫中藥事業繼續發揚光大。”
“為了發揚光大中醫中藥事業,我們乾杯。”魏晨光站起來舉杯說道。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大家都站立舉杯同聲說道:“為了發揚光大中醫中藥事業,乾杯。”
“大家都吃菜,不然冷了就不好吃了。"張小源說道。
大家都開始吃菜喝酒,教授們因為下午有課,沒有喝多少酒。反而新來的三位教授夫人,頻頻的向周芷晴敬酒,感謝她傳授修煉功法。當然也少不了向張小源和張玄德敬酒,魏校長也不例外。
午宴結束後,張小源陪著爺爺奶奶回到他們的彆墅。
“爺爺奶奶,學校的事情以後我沒有多少時間來管理了,以後就需要你們來幫我看管一下,有什麼就給我和雪姐打電話。”張小源說道。
“小源,你放心忙你自己的事情,就是你不說我也會幫你看管的。不過魏校長的確不錯,管理水平很高,人際關係也處理的很好,而且縣上的領導也經常過問學校的事情。”張玄德說道。
張小源非常清楚,縣委書記林正傑和聞縣長,都是因張小源的緣故才得以提升和轉正的。他們能不關照中醫學校嗎?以後能否提升到更高的位置,也離不開張小源的。
“願煙火人間,安得太平美滿,我真的還想再活五百年。”一首康熙王朝主題曲的鈴聲響起。張小源拿出手機一看,是一個陌生的手機號碼。出於禮貌不是按下了接聽鍵,隻聽見手機裡麵傳出一個男人的聲音。
“你好,請問是張小源先生嗎?”
“我就是,請問你是…?”
"我是隨安縣新任縣委書記鄒世平。"
“鄒書記,你從哪裡弄到我的手機號碼?”
“張先生,我現在就在你家祖屋中,手機號是從你同學張大剛的愛人洪秀那裡要到的。”
“鄒書記,有什麼事情就請直說吧。”
原來的書記因為受到同學魏洪勇父親,紀委書記魏之雲的牽連被雙規了。這個鄒書世平是去年接手上任的,但他和現任省委書記彭紀波的秘書有點關係。
他上任後,第一件事情就是拉攏人心,排除異己,通過一年的努力終於站穩了腳跟。在一次和公安局局長解鴻濤閒聊時。鄒世平詢問他對隨安縣的治安問題時,無意中說到魏洪勇之死。就這樣說到的魏洪勇是如何得罪了張小源,一個電話就讓魏洪勇父子如何下馬的全部經過。
但是解鴻濤隻知道張小源的名字不知道具體住址。還是從跟隨魏洪勇一起的協警口中得知,此人是魏洪勇的同學。通過公安局的戶籍管理係統查詢到,名叫張小源而且年齡相近的人就有十多個。最後還是從學校的招生係統中,才查到了張小源的家庭住址。
於是就找了一個時間,帶著自己的秘書和公安局長解鴻濤,一起來了個微服私訪。到了山崗鎮後並沒有第一時間去張小源的祖屋,而是從鎮上的居民開始慢慢的了解。
“張醫生家的小源啊,那孩子現在有出息了。大學剛畢業就開了公司,還在省城買了房子,把爺爺和父母都接到城裡去享福了。”
“張醫生祖祖輩輩都是宅心仁厚,祖上都是中醫出身,可以算得上是中醫世家。這鎮上的居民差不多都找張醫生看過病。隻是到了他兒子這輩,沒有繼承祖傳的醫術。但張醫生的孫子卻繼承了祖傳醫術,而且青出於藍勝於藍。我還聽說醫好了不少達官貴人的疑難雜症。”
“就是,我們鎮上的汪家老爺子,去年春節前不是從屋頂摔下來,鎮上的醫生都已經下了病危通知書,就是張醫生的孫子小源給搶救回來了的。”
"我聽張木匠家的大剛說,那年的121事件的那些患者,就是張醫生的孫子用中藥給治好。"
說到121事件,就讓鄒世平想到了一省兩尊大神,一夜之間轟然倒塌。那時他自己還是一個副處級小乾部,也沒有太注意這個事件的過程。到隨安縣來擔任縣委書記,也是來鍍金的。
“張醫生的孫子還有外國朋友,上半年還帶回來看了映山紅的。”
“我估計張家發達,和他的那個老婆有關。”
鄒世平聽見後就問道:“請問張醫生的老婆是什麼人?”
"張醫生的老婆,是京城下放到我們這裡的知青,在他兒子三歲的時候就不見了。有人說她回京城了,有人說她改嫁了一個大官。"
“你們不知道吧,去年也是映山紅開的時候,張醫生的老婆回來過。和他一起來的那個年紀大的人就是她現在的老公,光警衛員就有十幾個人。”
鄒世平聽見這話後就非常驚訝,在自己的轄區內有這麼一位大人物存在,難道前任就一點也不知情嗎?
一路暗訪過來,街坊鄰居紛紛說著張家的各種事情和傳聞。有一件事情讓鄒世平感到很奇怪,就是沒有一個人說張家不是。人無完人,不可能做到無人說過,看來張家的確是善良樸實之家。
……,……。
在街坊鄰居的指引下,鄒世平一行人來到了張家祖屋,和正在抱著小孩在張家的洪秀聊了起來。剛開始洪秀還有顧慮,不敢透露張小源的家庭情況。聽鄒世平的秘書說是縣委書記來找張小源有事情。洪秀哪裡見過這麼大的官,隻好告訴鄒世平說。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小源一家早就搬到省城去居住了,具體地址我也不知道。”
“那你有小張的電話號碼嗎?”鄒世平問道。
洪秀怕得罪縣委書記,就把張小源的手機號碼告訴鄒世平。這才有了打電話的事情。
121事情自己當時也有參與,知道控製121事件的傳播,和扳倒一省兩尊大神的人都叫張小源。這件事情和自己的工作沒有什麼關係,鄒世平也沒有過多的關注。
鄒世平把121事件和兩尊大神倒塌的,幕後始俑者張小源聯係在一起,頓時目瞪口呆。如果自己的猜測成立的話,那自己轄區內就出現了一個驚天大佬。
“張先生,我沒有什麼事情。隻是想和您見一麵,希望您能為自己家鄉的發展和建設提出一些建議。”
張小源思考了一下,說道:“鄒書記,目前我的公司還在發展之中,沒有什麼好的建議。如果真要說建議,就是根據自己優勢,在保證主業不變的前提下,可以考慮一下藥材種植。具體那些藥材種類我會讓人把明細發給鄒書記。”
鄒世平知道第一次通話,能有這樣的結果已經很不錯了。見麵之事還需要自己繼續努力,真誠所至,金石為開,相信總有見麵的一天。
“謝謝張先生,那我就不打擾了。”鄒世平說道。
等張小源掛了電話後,鄒世平才掛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