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易雲回到西海之後,不到數日正氣道盟便派遣使者送來開山令。
所謂開山令實際上隻是一塊鐵精鍛造而成的牌位,長不過三尺,寬不過一尺,正麵和背麵各龍飛鳳舞地寫了幾個大字。
正麵寫著,“轉輪宗”三個大字,右下角寫著“初代宗主易雲”。
背麵寫著,“開山立派,以此為證”八個大字,右下角則蓋有正氣道盟的大印。
除了開山令一同送來的,還有一麵法鑒,一卷輿圖,以及一些雜七雜八的文書。
其中法鑒可以用來記錄門下弟子身份信息,凡轉輪宗弟子皆需登記造冊,以便和其他宗門弟子區彆身份。
這法鑒便如同凡人的宗譜,不僅可以用來記錄師承關係,同時也是一種身份象征,有了它便相當於有了根腳,今後徹底與散修區分開。
而輿圖所畫的正是劃分給轉輪宗的疆土範圍。
易雲隻是掃了一眼,便發現蜀黎國三個大字赫然在目,加上三宗許諾的土地,轉輪宗所管轄的疆土宛如一輪殘月。
在其上麵的玄心宗,嶽麓宗,鬼煞門三方勢力,好似一團烏雲。
“烏雲蓋月。”
易雲搖了搖頭,看來今後彼此間少不了一場爭鬥。
而那些文書所記載的,不過是一些道盟規定,如不能同類相殘,不得隨意奪舍,不要欺辱凡人,諸如此類。
易雲對此並不感興趣,在拿到法鑒之後,將麾下弟子的信息一一登記造冊。
他門下共有四名弟子,分彆是大弟子蒲傑,二弟子金蟾子,三弟子魏琸,四弟子蘇沐。
在四人門下共有弟子近三百人,皆奉易雲為師祖。
在完成這一步之後,眾人皆是歡欣鼓舞。
按理說,下一步要商議的便是山門選址,宗規製定,以及權力的分配和切割。
隻是如今南方七國尚在魔宗餘孽控製下,要想拿到屬於自己的地盤,還需要下一番苦功才行。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分布西海各處的修仙家族,以及一些小門小派聞風而動,紛紛投上拜帖,想要成為轉輪宗的附庸。
值此大爭之世,這些人沒有能力去爭奪開宗立派的資格。所以隻好將賭注,全都押在像轉輪宗這樣新興的宗門之上。
即使做不了皇帝,但是當個從龍功臣,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對此易雲並不抗拒,有著自己這座大山坐鎮,任憑這些人再怎麼折騰,也掀不起什麼風浪。
更何況,他確實需要這些人填補實力上的空缺。
如此一來,易雲麾下除了嫡傳弟子之外,又多了兩股勢力。
其中一方乃是代表修真家族的白,陳,李,孟四家。另外一方則是代表散修門派的三星,玉符,白鶴,玄龜,鐵劍,歸元等六派。
這十方勢力都是易雲精心挑選出來的。
他們彼此間相互交好,又彼此對立,完全不用擔心會形成一家獨大的局麵。
隨著戰爭號角的吹響,一場以收複南方七國為最終目標的戰爭徹底打響。
隨著南疆魔宗的主力撤退,留在七國的殘餘勢力本不足為懼。
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那些狡猾的魔道餘孽混入平凡百姓之中,給清剿帶來了極大的難度。
往往這邊剛剛平定,那邊又開始作亂。
而且,在此過程中不少凡人,被魔宗所蠱惑成為其幫凶。
根據正氣道盟的規定,正道修士不得對手無寸鐵的凡人出手,否則將會受到極刑。
因此所引發的修士與凡人之間的矛盾不勝枚舉。
在這當中又以蜀黎國的情況最為複雜。這裡的百姓經過百年的同化,早已變得與南疆的蠻人無異。
在魔宗修士的幫助下,蜀黎國的凡人占據深山老林,以沾染劇毒的弓箭,不分白天和黑夜地偷襲正道修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