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薩拉丁就以此地為中心,與亞曆山大裡亞的公教徒作戰,一直到1174年,埃及的爭奪才隨著公教徒主動撤出亞曆山大裡亞,前往昔蘭尼加建立了昔蘭尼加王國而結束。
這段時間裡耶路撒冷一直對埃及的時候反應遲緩,他們雖然不時往埃及派遣軍隊,但一直內心都認為這樣的僵持會持續很久的,因此一直到整個埃及都丟失的時候,王國才反應過來出兵,但一切都已經晚了。
公教世界此時已經陷入和東帝國的大戰中,也是因此,埃及丟失的消息沒有引起多少波瀾,也沒有多少西方援軍到來。
而另一邊,薩拉丁收複埃及使得他成為了整個尹教世界的英雄,而他也加把力氣,開始了對大馬士革的奪取,若是可以拿下這座城市,那麼收複耶路撒冷就更近了一步。
奪取大馬士革時他主要依靠的是巴格達哈裡發的配合,哈裡發從北方發動攻勢,迫使那麻煩的聖教軍全力北上,而接下來他就奪取了大馬士革。
大馬士革的丟失使得耶路撒冷王國立即惶恐不安起來,眼下聖地十字軍國家隻有它一個還在,而就在薩拉丁率領大軍進入耶路撒冷王國,打算收複聖地之時,他遭遇了慘敗。
耶路撒冷年輕的麻風病國王擊敗了他,薩拉丁幾乎是僅以身免,這一戰造成的最大影響就是,薩拉丁認為目前滅亡耶路撒冷王國的時機還不成熟,選擇了和耶路撒冷王國停戰。
這個時候薩拉丁也有著他的麻煩,他的權勢實在是過於強大,以至於讓阿拔斯哈裡發想起了當年的法蒂瑪,薩拉丁花了很多時間來重新獲得哈裡發的認可,因為他清楚,哈裡發的任命是他合法性的來源。
在好不容易穩住了哈裡發之後,薩拉丁也發現耶路撒冷那個麻風病國王死了,因此,他開啟了滅亡耶路撒冷王國的征途。
這場戰爭沒有什麼好說的,由於公教和正教世界的激戰,耶路撒冷王國是一點外來援軍都求不到,隻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而當他們的野戰軍被薩拉丁殲滅之後,他們的末路也來臨了。
不過圍攻耶路撒冷比如曆史上要困難得多,由於在王國大軍覆滅後,現在是完全由平民組成的聖教軍把控著聖城局勢,他們在戰鬥開始之前就疏散了全城平民,接著在耶路撒冷各地塞滿了草料,打算到了最關鍵的時刻就玉石俱焚。在這樣的情況下,在一係列的硬仗之後,薩拉丁隻能同意聖教軍可以在保留旗幟的情況下離開城市,還可以帶上那些想要和聖城一起玉石俱焚的平民,以換取他們不破壞城市。
1185年,薩拉丁收複了耶路撒冷。比起曆史上十字軍的種種殘酷行為,薩拉丁的行為無疑是形成了鮮明對比,這使得他的品德在整個世界都獲得了讚揚,當然也有人批判他太過仁慈,但這些都和他沒有關係,他隻需要享受這一刻的榮耀就行。
隻不過和平的日子沒能持續多久,聖地丟失的消息很快傳回了歐洲,在剛剛結束和安德洛尼卡戰爭兩年的公教世界有躁動了起來,一股強烈的末日論論調開始在人群裡傳播,這些言論的主題都是因為基督徒的自相殘殺,所以才讓聖地出現了這樣的事情,現在若是想要拯救自己的靈魂,那就隻能去奪回耶路撒冷。
安德洛尼卡一年後的死和教會收複羅馬更是為這些言論增添了可信度,在人們看來,那個暴君的死亡正是上帝的懲罰,而正好的是隨著安德洛尼卡的死,東帝國的新政府宣布允許十字軍通過他們的國境,第三次十字軍也因而正式開始形成。
第三次十字軍的首領母庸置疑的屬於了神聖羅馬帝國的君主腓特烈,後世稱他為紅胡子,這位皇帝堪稱是安德洛尼卡一生的敵人,在殘酷的公正(公教-正教)戰爭中,他對抗安德洛尼卡所取得的功績最大,因而在整個公教世界都享有強烈的威望。
相較之下,法國的腓力和英國的理查都是後輩小角色——雖然他們自己不這樣想。
第三次十字軍彙集的兵力達到了整整十二萬,其中一半以上來自腓特烈皇帝,在多年和東帝國的高強度戰爭之中,這位君主把帝國擰成了一股繩,桀驁不馴的北意大利諸邦現在也對皇帝俯首稱臣,所以神聖羅馬帝國爆發出來的力量非常恐怖。
在這點上,他得感謝安德洛尼卡,若不是因為東帝國君主帶來的高壓,他那些酷烈的鎮壓手段早就導致的全國皆反,而不是讓他馴服了國家。
隨著這支大軍順利的來到聖地,接下來壓力來到了薩拉丁一邊,那可是十二萬人,而他還沒能拔出十字軍的沿岸據點——由於耶路撒冷王國的拉丁人數量比起曆史上多太多,所以拉丁王國牢牢的守住了海岸。
在這樣的情況下,薩拉丁隻能暫避鋒芒,退守耶路撒冷等待轉機,而十字軍也隨之開始猛烈圍攻,隻不過,就在所有人以為聖城陷落隻是時間問題時,腓特烈死了。
腓特烈死在了阿薩辛刺客的手中,這些年來雖然屬於耶路撒冷王國的攘外會一直都在和阿薩辛們作戰,但他們從來都沒能真正打敗他們,而且阿薩辛還轉變運行模式,他們有意識收羅拉丁孤兒和混血兒,接著把他們訓練成間諜送回去潛伏。
現在的阿薩辛已經高度和阿拔斯哈裡發合作,若不是如此,他們也沒有培養那麼多拉丁人和混血兒死士間諜的資源,為了讓他們的間諜在十字軍王國裡獲取高位,哈裡發甚至會主動讓一些部隊去“犧牲”。
在發現阿薩辛的新動作之後,這就導致攘外會的鬥爭工作越發艱難,也讓他們越發臭名昭著,他們甚至會因為覺得某個十字軍戰士獲取榮耀太容易了而把人抓起來拷打,這樣固然也有時候會抓住間諜,但更多時候卻是一場冤枉。
攘外會的行動的確給阿薩辛製造了很多麻煩,但在無數的嘗試之後,阿薩辛終於成功把他們的間諜送入了十字軍的高層,而現在,他們啟動了這個暗線。
於是腓特烈死了,人們第二天發現他被淹死在水盆裡麵,而聖殿騎士團的一位副團長就此消失不見,很久之後人們才知道,原來那個人是阿薩辛的間諜。
腓特烈的死讓軍營裡麵人心渙散,而受到信號的薩拉丁發動了全麵反攻,耶路撒冷城外的十字軍就此崩潰,十字軍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慘敗,哪怕是在異教徒聖城下的失敗也不能與之相提並論。
戰後,法國國王帶著許多法國人和德國人離開了聖地,隻有英王繼續留下來作戰,雖然他一度給薩拉丁帶來過不少麻煩,還傳出過許多惺惺相惜的佳話,但十字軍的主力終究是離開了,他也沒有多少活動空間。
理查最終帶著失望離去,但薩拉丁想要借此消滅聖地的拉丁勢力也很困難,在巴勒斯坦的沿岸,那裡的拉丁人數量最少都超過了三十萬,現在他們又被聖教軍高強度組織了起來,彼得的夢想終於得以實現。
薩拉丁也得麵對新的問題,那就是隨著東帝國在敘利亞勢力的衰弱,他的老東家阿拔斯哈裡發也可以順利的往西邊投入軍力了,他還得去麵對巴格達的統治者呢。
但不管怎麼說,戰爭也算是告一段落,聖城的爭端隨著受不了戰爭的雙方簽訂和平協議而暫時停止,所有人都知道,這不過是一場持續十幾年到幾十年不等的停戰,但現在所有人都需要這個停戰。
————————
喜歡羅斯君王0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