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上,百官入殿。
如今已經升格為太後的何氏端坐在新帝劉辨的身邊,美曰其名是因為天子年幼少不更事,太後為了國本江山大局這才出來輔佐,遍閱曆代新帝登位時,太後臨朝理政者不在少數,就說離著最近的先帝,昔年竇太後不也是如此嗎。
何氏以前聽過竇太後的事跡,對於眼下這個位子早就心馳神往已久,現在好不容易有機會坐了上來,自然要好維護自己的權力,如此才能展現她太後的威儀。
是以在早朝之前,何氏與董太後這對仇人在殿前碰麵時,何氏便極儘手段將董太後攔在了殿外,根本沒給對手半點機會。
看著惱怒離去的董太後背影,何氏昂著頭不屑的哼了一聲。
真以為她不知道這個老太婆在想什麼?
如今先帝之靈柩尚在前殿,這個老太婆沒想過去緬懷緬懷自己死去的兒子,反而跑到上朝的大殿這邊來,無非便是打著臨朝聽政的主意!
竇太後可不僅是何氏憧憬的對象,同樣也讓董太後羨慕的不行。
隻不過當初竇氏外戚權柄甚大,董太後當初也不過是被封為貴人而已,還是在竇氏失勢竇太後被軟禁之後,董貴人才變成的太後。
試問做太後的女人有哪個不想有機會臨朝聽政,如果說竇太後隻是眼前的目標,那試問大漢朝至今所有的皇太後裡,又有幾個不是以高皇帝呂後為崇拜對象的呢……
身為女人,何氏自然也明白董太後的小心思,這若不出手阻攔斷了她的念想,她董氏還真以為這北宮皇庭內殿,依舊是她姓董的說了算不成?
往昔壓在頭上的大山這次被徹底的搬去,得意洋洋的何氏自覺在宮中再無自己對手,加之朝堂上有兩位兄長為助力,這洛陽城乃至這大漢天下,他們兄妹三人便已是站在了權力的最頂峰!
既然都站在權力頂峰了,自然得好生彰顯一番才對,要不然豈不是錦衣夜行浪費了屁股底下的位子。
何氏端著自己皇太後的架子,不論底下的朝臣奏報什麼事都微微點頭示意,好像他真的聽懂明白了一樣。
坐在旁邊的天子劉辨心中微微有些疑惑,不明白自己的娘親到底在做什麼,而且明明自己是皇帝是如今的天子,這些朝臣也是在想自己奏報國事,可偏偏娘親卻是這幅樣子。
雖然何氏對劉辨解釋過,說是他年紀還小不能獨立處理國家大事,自然需要有人幫襯輔佐才是,等待日後長大了自然可以親政理事。
正所謂朝堂之上政事萬千,她這個當娘親的自然要為兒子儘一份心力,順便在有兩位舅父幫襯一二,這不都是為了皇帝著想嗎。
話說的好聽,劉辨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表示同意。
當然,實際上他也沒有拒絕的權力。
隻不過當真正坐在龍椅上麵對滿朝文武大臣的時候,劉辨不知怎麼,總覺得自己的座椅旁邊多了一個人就感覺彆扭的不行……
朝會間好生體會了一番什麼叫做太後的派頭,自己那位兄長在朝堂之上的鼎力相助,讓何氏覺得這大漢天下已儘在她掌握之中。
也不知道是誰給了她勇氣,從哪來的這種錯覺,但最起碼做太後臨朝聽政的感覺還是很爽的。
隨便將新帝拋在一邊讓其去繼續學習,何氏脫下太後的華服半臥在榻上,任人錘著小腿捏著肩膀。
端坐了小半天,雖然做太後很有派頭,但也蠻累身子骨的,可是得好生歇一歇。
“太後,中常侍郭勝求見……”
正閉目養神的何氏猛地睜開眼睛心中微微有些疑惑,但卻還是淡淡的開口道“宣……”
宮女立時點頭退下。
要說十常侍雖然是站在董太後那邊的,但作為宮中宦官其實根本就沒有特彆明確的投靠一方,牆頭草兩邊倒說的就是這些人。
雖然眼下他們是和董太後在一條戰線上,但這並不代表一直就會如此。
而就算大部分的十常侍何氏都看不上,但有一人卻唯獨排除在外,便是如今求見的郭勝。
這郭勝本身在十常侍當中隻在中流,不上不下也就那麼回事吧。
但唯一有一點讓他能被張讓,趙忠等人厚待的,便是其對何氏兄妹的恩情。
正所謂有恩當知圖報,作為何氏兄妹的同鄉,郭勝對於如今權傾朝野的何氏一族可謂是恩大於天!
若非有郭勝的推薦,何氏又怎會有機會入宮侍奉先帝左右,若非有郭勝的幫襯,何氏又哪裡有那般能量在後宮施展手段謀求寵信。
可以說何太後,何大將軍乃至車騎將軍三人能有如今的地位,其中雖然少不了何氏自己的本事,但歸根結底若非郭勝的舉薦和幫襯,他何氏一族又哪來機會走到這一步。
“老奴叩見太後,願太後鳳體金安!”
郭勝上來便大禮參拜,態度那叫一個端正。
雖然他是何氏的恩人,但如今二者間地位相差如此之大,若郭勝不自量力挾恩圖報,那看何氏兄妹能不能容得下有人在他們脖頸上麵作威作福的。
“常侍到孤這裡來,可是有什麼事?”
如今已貴為太後的何氏以孤自稱並無不妥,不過就算有什麼不應當的地方,在這會兒又有誰敢說三道四的。
郭勝聞言立時快步走到何氏跟前,略帶獻媚的低聲說道“太後料事如神,老奴今日還真有件事來求太後您……”
半眯著眼的何氏未做言語,但不屑的神情卻早已說明了一切,擺明是猜透了你這個老宦官的小心思,那就也彆遮遮掩掩,趕緊明說了吧。
郭勝會意,連忙低聲跟何氏說了起來。
原本慵懶躺著的何氏微微一愣,隨即睜開眼睛看了看郭勝,稍作思忖後不鹹不淡的道了一聲“既然是郭常侍之請,那孤自無不允之理。皇子協也是孤從小看到大的,既然不願意去渤海,那邊另擇他處也無不可……”
郭勝聞言當下大喜,連連拜謝說著奉承的話。
今天他到何氏這裡來的目的便是為此,這也是張讓給他的任務,同樣也是董太後暗中謀劃的一部分。
爭權奪利尚在進行之中,鹿死誰手尤為可知,但首當其中這渤海王卻是得趕緊換一換。
不為彆的,但是這個封國不論是董太後還是張讓等十常侍聽起來都膈應的不行!
…………
喜歡陳氏子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陳氏子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