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就像江河,總有源頭,但總是很難找到源頭。
在一段非源頭的時間線,九天之界陸續形成。這段曆史伴隨著劇烈到難以形容的變化,包括世界重組、物種生滅、法則變更等內容。
沒有人能事無巨細的描述那段曆史,即便利用超級巨神們的無上法力也難以複述,甚至連窺其全貌的可能都沒有。
也不知道是誰提出來的概念,九天之界中每一界都建立了一座至尊神殿。
神殿之中坐落著四位至極大神,即尊、聖、上、賢四至神。
這四位大神不同於其它自然神或者修煉神,他們的本質無人知曉,但從各方麵透露的信息判斷,他們分彆代表了不同的意義和屬性。
當然這些意義和屬性也是複雜的,很難用語言準確描述。
大概的形容,至尊代表一“天”中的崇拜、尊貴、禮敬、信仰等屬性。
至聖代表一“天”中的道德、哲思、參悟、善意等屬性。
至上代表一“天”中的地位、決策、領導、差距等屬性。
至賢代表一“天”中的知識、倫理、邏輯、研究等屬性。
這些東西說起來有些虛無,而且實際上也沒有人能說的清每一座至尊神殿中的四位至極大神究竟起到了什麼作用。
總之就是有這麼四類大神,他們立於諸神魔之上,統禦著各天神魔。
但他們實際上又不會直接做出統治行為,九界中極少聽說這四類至神直接對誰下達指令。
所以至尊神殿的實際管理權,以及眾生萬物的統治權都由另外一類大神負責,也就是“代神”。
“代神”即“代行職權之神”。
九界共有九位代神,每一位都是最出名、最偉大、最強大的神隻。
比如利刃天界的代神“太無上”,當年力證虛無大道,開創利刃天界完整道統,又力主合並三清五老,建立太虛界中央天庭,也就是如今五尊天庭的前身。
至今五尊天庭大祭至高神還是這位“太無上”。
再比如梵音天界的代神“阿彌三世四無八光如來正法正覺須彌大梵天世尊”,這位神隻自亙古而來,經曆無限時間長河。
在古神界分裂之前他就是其中最頂尖的幾位大神之一,後來在與古神界至高意誌的大戰中得證梵音大道,也是獨創道源的狠人。
再有眾神天界的代神“盤古帝君”,這位大神在諸天代神中是第二年輕的。
雖然年輕,但後來居上,擁有九天之界最大的神魂軀體,專精“力”之大道,當年升神時差點撐爆力之法則,強製力之法則版本更新。
多年後又搞了一場創世模擬,那是奔著複製創世元靈去的,雖然狂妄但也可見其雄心壯誌。
至今九天之界最大的單體大陸還是他在創世模擬之後以本體遺蛻轉化而成的。
因此他又被稱為“第二創世者”。
仙界天界(或稱仙境天界)的代神名為“開天濟度統禦無量彌羅不虛萬界尊仙之真宰”,也是當年三分古神界的無上存在。
獨創仙道,萬仙之源,宰禦無量洞天福地,是太乙仙道、彌羅仙道、虛無仙道的創始者。
也是洞天修煉、內丹修煉、元嬰修煉、內世界修煉、靈氣修煉的創始者。
在開天之道的學術研究中可以匹敵無“創世之力”加持的盤古帝君,由此可見其博識與偉力之雄厚。
欲界天界的代神名為“易”,或稱“易帝”,是九位代神中最年輕的一位。
未成代神前曾力戰諸天大能,以強力拒諸神魔於中界之外,實打實的用拳頭打出了一個欲界天界。
當年上四天與下四天都要爭奪中界的控製權,然後易突然出現,突然擺擂台,不服就乾,直至乾的神魔畏懼,八天界不得不承認中界的地位,中界也由神魔戰場衍變為如今的欲界天界。
但這個豐功偉績並不是易的最大威名,真正讓他獨立九天而獲得無可取代的榮譽的是他後來寫出了一本書,即《大易》。
《大易》為九界第一經典,任何存在能觀其一縷即可成就無上大道。
九天之中凡高德大能無不精研此書,但誰也不敢說能儘明其意。
現在的九界共識是《大易》與道同一。這個份量就連同為代神的其它八位也深以為然。
因此易又被稱為“啟明之師”。
幽冥天界(或稱冥界天界)的代神名為“幽泉碧落億萬劫死身聖主”。
這位大佬的出身年代也沒有具體記述,他的本事是與死亡、詛咒和劫難有關,具體詳情極少有外人知道,九界中也極少有關於這位大佬的信息。
其中原因複雜,但最重要的原因是凡與其接觸者多已身死,而他可看作是“死亡”本身。
妖魔天界的代神名為“異天極亂寂滅真祖”,是混亂、毀壞、湮滅的本源掌控者。
關於他的個人信息同樣很少流傳,但有傳言說他是九天之界最大的神經混亂和人格分裂患者。
據不可靠消息傳說,他有九千九百九十九萬億種人格。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