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不可能繼承李世民的任何政治遺產。
這讓李建成也開始猶疑,但他還是拒絕了這件聽起來就非常不正常的事。
這讓魏征覺得非常可惜,他已經好幾次勸告李建成殺掉李世民,不要再猶豫。
但李建成一直都在猶豫,不聽從魏征的建議,他所思考的和魏征不一樣。
魏征是看到了秦王的巨大威脅,而後這種威脅難以解決。
正如一個月前,魏征對李建成諫言,“太子殿下,無論是削弱還是其他,但隻要秦王不死,那事情就都沒有結束。
因為秦王站在那裡,就是權力,這種權力來自於他的功績,這種權力來自於人心。
這種力量就是所謂的振臂一呼!
這種力量隻有他自己能夠毀掉,不是我們所能夠毀掉的。
隻要秦王不死,他一旦逃到山東,他走過的地方,那些刺史和縣令就會依附他,他一封信可能就會讓軍隊叛變。
太子殿下啊,難道您不知道您所遇到的是一個什麼樣的對手嗎?
殺死秦王,未來的天子位就是您的!”
李建成認為魏征說的很有道理,但他反駁道:“孤是太子,孤本來就是正位,這世上從來隻有皇子攻訐太子的,哪裡有太子害怕而攻訐皇子的呢?
那豈不是孤失德,到了那個時候,怕不是才會給秦王機會。
隻要孤不犯錯誤,這天下終究是孤的,秦王他又能做什麼呢?
先生所說的那些,都有些太過於玄,秦王的確是有名望,但如果真的強大到那樣的地步,現在又怎麼會陷入下風呢?”
這話聽的魏征是急的跳腳,早知道這樣,他還不如直接投靠秦王,他一定勸秦王,先下手為強,把太子和楚王都殺了。
他有些後悔幫助太子變得勢力強起來,導致太子對秦王竟然會生出一絲輕視和怠慢。
李世民現在的處境的確是說不上好,他的陝東道大本營在山東洛陽。
但是他現在身在長安。
東宮有兩千衛士,李建成還一直收攬勇士,這件事被李淵知道後,隻不過是斥責了李建成,但李建成依舊在這麼做。
李元吉府上也有亡命之徒,兩個人加起來有三千多,在長安城有這麼龐大的力量,已經相當的可怕。
秦王府隻有八百武士,一旦打起來,這完全不是一個級彆的戰鬥力,東宮衛士也都是精銳,不虛秦王府衛士。
李淵也在不斷的壓著李世民,在李建成和李世民爭鬥的過程中,一直拉偏架,導致李世民很難受。
若不是中途突厥人入侵大唐,李淵不得不讓李世民領兵出擊的話,李世民簡直差點就扛不住了。
大唐帝國的死敵突厥人,卻成了李世民的救星,這可真是個笑話。
李世民默默忍受著這些事,他一直在等待一個機會。
終於被他找到一個最合適的機會,為了不讓太子和秦王再起起爭端,李淵去避暑的時候,帶著李世民離開,讓李建成留在長安,李世民乘此機會,向李淵告道:“父皇,太子勾結外藩謀反!”
與此同時,派人和李建成說秦王告發他謀反,天子已經派人前來抓他,如果李建成慌張的話,很可能就會真的謀反,如果真的是那樣,李世民會直接笑出聲來。
就算是李建成不造反,但問題不大,李世民還有後手,那就是和李建成勾結的外藩,李世民知道這個將領是李建成用來對付自己的,這樣的外援,李建成還有不少。
尤其是河北,李建成的很多人都在那裡。
但這才好,這樣等到那個將領楊文乾造反的時候,才能把屎盆子扣在李建成頭上。
這一環套一環,聽起來很簡單,但需要的布置卻極多,李世民不知道花費了多少功夫,才達成這一切。
殿中燭火飄搖,殿中其他人都瑟瑟發抖的不敢發出一點聲音,李淵蒼老的麵容中,滿是痛苦和不解,但手中拿著李世民呈上來的關於李建成的信,他又該說什麼呢?
他沒想到會等來太子謀反,“秦王,你立刻派人去查這件事,不,將太子帶到這裡,朕要親自詢問他。
如果他真的參與了造反,秦王啊,朕這次真的要立你為太子了。”
李淵隻覺自己喘氣都有些難以喘息,李世民臉上帶著悲痛之色,緩緩退出殿中,臉上再無表情,他回想過去的種種。
這次廢掉太子的位置,大概就是結束了吧,殺掉元吉,將大哥流放,就讓這場爭端結束掉吧。
李世民對李建成不是特彆放在眼裡。
在他看來,隻要父皇認可了他,區區太子,根本就不算是什麼,他有絕對的自信讓太子的舊部都投奔他。
就像是在大唐統一天下的過程中,他招攬的群雄豪傑一樣。
這些人大多數都曾經不是他的人,但現在卻都對他忠心耿耿。
殿中的李淵深深的坐在墊子上,他心頭有憤怒,是對太子建成的,他自認自己對李建成仁至義儘,到了現在還沒有廢掉建成的太子位。
為什麼太子要造反呢?
突然一個想法冒出,出現在他的腦海中,會不會太子根本就沒有想著造反呢?
太子李建成很懵逼的被帶到了行宮,他幾乎一瞬間就知道發生了什麼,他一方麵好奇自己和邊將勾結的事情為什麼會被秦王知曉,一方麵他心頭又有無儘的恐懼。
“父皇,兒子冤枉啊,我絕對沒有想過造反!”
李建成知道現在沒什麼可說的,他隻是一遍遍的磕著頭,地上有鮮豔的血跡出現,他的額頭上滿是鮮血,上麵帶著灰塵,他一下下的叩首著,用一種決死的意誌,向皇帝宣示著,他絕對沒有造反。
李淵很快就心軟了,他張了張嘴道:“秦王,或許這上麵的消息是有一些誤會,太子朕還是知道的,他仁厚慈孝,不可能會做出造反之事。”
很快楊文乾真的舉兵造反的事情就從邊境傳來,李建成如墮冰窖,他不明白為什麼,楊文乾是瘋了嗎?
但無論如何,剛剛有些相信太子的李淵,再次暴怒,將李建成軟禁在宮中,轉而和李世民說道:“秦王,楊文乾造反就由你去領兵平定吧,此番回來,朕就冊封你為太子。
建成失德,已經不適合擔任大唐太子了,朕會將他封到蜀地或者江南,以後你就讓他當個富貴王吧。”
李淵的聲音有些悲傷。
李世民抑製住心中的狂喜,同意了這一點,隻要他能正常上位太子,這些都不是問題。
等到李世民將這件事告知秦王府時,洛玄夜卻說道:“秦王,平定區區楊文乾,讓我去就行了,你還是留在長安吧。”
洛玄夜是一種直覺,因為李淵不是一次拿太子晃點李世民了,在洛玄夜這裡,李淵的話沒有什麼信用。
最後李世民踏上了平定楊文乾的道路。
他前腳剛走,張尹二妃和裴寂這三人就開始給太子建成求情。
“陛下,太子本就是東宮正位,為什麼要造反呢?而且他仁厚慈孝,又怎麼會造陛下的反呢?”
這些言語如果不能讓李淵動搖的話,那後麵裴寂的一番話簡直就是絕殺。
他直接把李淵一直以來想要掩蓋的問題撕開了,“陛下,臣以為太子和秦王爭鬥之事,如今已經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陛下您一直以來都是站在太子這邊的,武德五年的時候,如果不是突厥入侵,現在秦王或許已經是個閒人了。
當時您還說秦王是‘挾持著突厥人來威脅您’,臣還記得這番話。
既然如此,那您就是太子最大的靠山,如果沒有您,或許現在太子早就已經不是秦王的對手。
太子造反又有什麼好處呢?
這是相當不合理的!
當時陛下您和秦王在長安外的行宮,區區楊文乾難道真的能攻進長安嗎?
就算是有心算無心,楊文乾長驅直入,但真的能抓住陛下和秦王嗎?
就算是能夠奪下長安城,那又有什麼用呢?
隻要有陛下和秦王在,這大唐哪裡不是長安呢?
太子的造反是絕對不會成功的。
太子的造反就算是奪取了長安城,也沒有絲毫作用,他又沒有對付您的可能,那太子為什麼要造反呢?
臣鬥膽說一句,太子就算是動手,那也是對秦王動手,怎麼可能對陛下您動手呢?
還請陛下三思!
太子謀反之事,疑點重重,千萬不要成為有心人的棋子,以免中了奸計!”
奸計自然由奸臣所出。
誰是奸臣,以前不知道,但現在奸臣自己跳出來了!
一個就是秦王,另一個就是秦王死黨,周國公洛玄夜!
裴寂的分析實在是有理有據,讓李淵不得不相信,他更加憤怒起來,秦王為了成為太子,竟然誣陷太子,這是完全不將他這個皇帝放在眼中。
裴寂對李淵實在是過於熟悉,一看到李淵的神情,他就知道李淵聽進去了,李建成這次沒事了,自己又挫敗了秦王的一次陰謀。
李淵和裴寂都沒有意識到一件事,那就是所謂太子和秦王之間的“二府之爭”,實際上完全是李世民和李淵之間的角力,一旦李建成失去了李淵的幫助,會在短短時間之內,被李世民所擊潰。
楊文乾的叛亂就像是一場笑話,如果不是現在天下初定,李淵擔心還未曾收拾的人心,因為楊文乾而再次波動的話,根本就用不到李世民上場。
李世民率領著軍隊根本就沒什麼打仗,見到秦王來到之後,楊文乾手下的軍士直接就把楊文乾的腦袋砍掉送了過來。
如同巡遊般平定了這一次叛亂後,李世民再次證明了自己在軍隊的威望,就興致勃勃的返回長安去拿屬於自己的太子之位。
但是讓他失望了。
李淵就像是完全忘記了這件事,他不僅僅沒有給李世民太子之位,甚至還訓斥了李世民不懂得孝悌之道,竟然告發自己的兄長,而且還是用一件並不正確的事。
楊文乾造反和太子並沒有關係。
李世民當然不服,他跪在大殿下,朗聲道:“請陛下下法司,查驗太子和楊文乾造反是否有關。”
這話讓李淵的臉色更是難看到了極點,他是不可能把這件事張揚出去的,李世民這就是在公然對抗自己。
李淵深深地望了李世民一眼,冷哼一聲離開了這裡。
李世民走出皇宮,望著明明是白天,卻黑暗宛如有野獸伏沉的皇宮,突然低聲吼了一聲。
天子的金口玉言,如何能這麼輕而易舉的廢黜,為什麼直到現在還不願意將太子之位給我。
一個區區嫡長難道就真的重要到這樣的地步?
明明一切都能夠有一個好結果,但就是不願意,陛下啊,父親啊,你到底在想些什麼呢?
難道真的如同文公所說的那樣。
你是擔心我為太子,你將會失去權力嗎?
難道我們父子間,竟然真的會因為權力而到這樣疏遠的地步嗎?
————
武德二年,太宗將攻劉武周,高祖曰:“我兒有太子相。”
武德四年,太宗欲東出,高祖勉勵,曰:“若取中原,功難賞,儲位可配。”
武德六年,突厥寇侵,高祖曰:“退突厥,當有東宮。”
武德七年,太宗平文乾,高祖曰:“歸來策東宮正位。”
高祖無信,太宗多哀。——《通鑒·唐紀》
推書~
萬訂作者新書,都市高武天才流《高武紀元》
(本章完)
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