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難道不是讓秦王權力愈發的大?
秦王他一直握著兵權的話,太子您還怎麼安坐東宮?
一點一點的削弱秦王府的勢力,讓秦王在不知不覺中,失去所有的實權,這才是您所應該做的。
所以,絕對不能再讓秦王領兵!”
不得不說,魏征這番話一說出來,李建成立刻就被說服了,他拉著魏征的手感慨的說道:“孤得到卿,才知道如魚得水是什麼意思。”
因為這一場對話,於是有了今日李建成的這一番話,果真讓他大大的在李淵麵前長了臉。
李世民走出皇宮時還在思索這件事,但無論太子發生了什麼,至少大唐免於了一場必定會到來的戰亂。
翌日,李淵下旨,封竇建德為承恩公,三千戶的食邑,就留在長安,明眼人都知道這是軟禁,但正是軟禁,才更讓人放心。
李淵這個人的小心眼這些年在天下間時比較出名的,所以他如果要殺竇建德,直接就殺了。
竇建德一直懸著的心終於算是放了下來,麵對前來看望他的李世民說道:“你說讓我看一看未來天子的風範,但我還是隻看到了你。”
言下之意就是,你父親沒有你,他不會是我的對手,這算是竇建德對自己這個對手的評價,李世民沒說什麼,隻是舉杯飲茶,而後離開了這裡。
空氣中彌漫著一股讓他不安的氣息,但他不知道這股氣息到底來自於哪裡。
……
在攻敗了王世充和竇建德後,大唐便開始著手進攻最後一個強敵,那就是荊楚的蕭銑,對蕭銑的戰爭,自然就不用李世民出馬,畢竟他的功勞夠大了。
除了蕭銑之外,實際上李唐還有一塊心病,那就是江淮的杜伏威。
當初李淵封他為親王,杜伏威很愉快的接受了,而後他就得知了洛景成是郡王,最關鍵的還不是爵位,而是洛景成各方麵的封賞都比自己差一等。
杜伏威又不是個傻子,他當時就懵了,李淵這老小子,他不安好心啊。
這是想要把他放在火中烤,想要以後對他動手啊,杜伏威左思右想,覺得這爵位和官職不能要,於是上書請求降封,但李淵不同意。
這李淵不同意讓杜伏威就更難受了,他再次上書,不僅要求降封,還要求入長安,他是真不想和李唐敵對,隻想享受榮華富貴。
見到杜伏威這麼堅持,李淵終於算是同意,但問題實際上還是存在的,江淮屬於自成一體,李唐的官吏沒有派遣到那裡,留在那裡的還是當初那批人,這對於李唐朝廷來說,就是一個相當不穩定的因素。
洛景成和洛玄鏡等到杜伏威進入長安後,又聊起這件事,對於杜伏威進長安這件事,兩人實際上是不同意的。
表達誠意也要看對誰,杜伏威出身太低,他對李淵表達誠意是沒用的,李淵看不上杜伏威,就永遠看不上,除非是洛景成他這種累世豪門,那李淵會直接重用。
洛玄鏡揉揉頭道:“杜伏威還不如留在江左,等到李淵死了之後,秦王李世民肯定能容得下他,現在進長安,簡直是給李淵送菜,看看他能不能拖到李淵死的那一天吧。”
洛玄鏡頭疼的點在於,杜伏威畢竟是他們夫婦勸降的,這有點類似於舉薦製度,真出了問題,跑不了,對洛氏的名聲不好。
洛景成安慰道:“要是他聰明一點,聽我們的,早點投靠秦王,應當是沒事的,而且四哥也會看在我們的麵子上照拂他,不至於走到最差的一步。
如今的當務之急是平定蕭銑,江南士族現在都有些焦急了,當年隋朝建立的時候,江南士族被落在了最後,沒想到再造帝業的時候,還是關隴勝出,江南士族又要被壓製。
蕭銑必敗,還是要速戰速戰,使江南能夠免於戰亂,也能為我洛氏再立一功。”
洛玄鏡點點頭,回憶著記憶中的蕭銑,“如果是彆人還比較難,蕭銑這個人對待臣子比較刻薄,但對百姓很仁慈,蕭氏的人都信佛,用百姓來勸降他就可以。
不過我們也不能將功勞全部攬走,唐皇派人來,肯定是要打一場的,我們靜觀其變就好。
今年蘇州的稅差不多該交了,這筆稅交上去,蘇州這地方就會成為朝廷的重點,到時候可能會有宗王遙領這裡坐鎮了。”
洛景成知道洛玄鏡說的是什麼意思,今年蘇州的賦稅,大概會是天下百十州之冠,一個蘇州的賦稅可能會達到整個江南道的百分之七十,以後天下就是蘇一益二。
這樣的賦稅重地,朝廷不可能不重視,不可能讓洛氏獨自把持這裡,以後還有的是爭鬥,洛玄鏡身為蘇州刺史,此地的父母官,將會迎來不小的挑戰。
……
不得不說,李氏真的是得天獨厚,合當該李氏崛起,宗族之中的人才極多,一直跟著李世民的沮陽王,還有淮安王李神通,還有李道宗也是宗室中很厲害的將領,或許應該說,這幾代的關隴貴族中,人才層出不窮,才能兩開帝業。
李唐宗室中最厲害的當屬趙郡王李孝恭,是李世民外當之無愧的第一戰將,此番進攻蕭銑,就由李孝恭掛帥,李靖來到大唐這麼多年,終於算是被李淵提溜了出來。
即便是用李靖,李淵也不給他好臉色,而且差點又找借口殺了李靖,最終不情不願的讓李靖擔任行軍總管,配合李孝恭征南。
李靖心中再想什麼無人可知。
隻能說他這些年在大唐很不受器重,李世民倒是欣賞他,但是他不靠近李世民,李世民也就熄了這個心思,隻是正常維持關係。
其中還有一個原因是李世民看出來洛玄夜並不喜歡李靖。
李世民曾經想要招攬李靖進入秦王府,於是和洛玄夜聊起了這個人。
李世民認為自己對李靖有救命之恩,而且還是兩次,應該是可以收服他的。
而後李世民就生平第一次見到洛玄夜說了彆人壞話。
李世民記憶深刻,那天洛玄夜很認真的說道:“秦王,如果你認為你救過李靖,他就會站在你這邊,那你就錯了。
之前老祖宗說過李靖,這個人很有才華,不遜色古之名將。
但隻能使用他的才華,不能作為心腹。
他心中想著的隻有一件事,那就是施展抱負,所以他不會參與您和太子間的這些事。
他要旱澇保收。
如果你未來成為天子,那可以使用他去作戰。
但如果想要將他招攬進秦王府,那萬萬不可。”
洛玄夜是什麼人?
李世民再了解不過,他都這麼說,洛文公都這麼說,那看來自己是真的不能招攬李靖了。
洛玄夜之所以會將洛蘇的評價告訴李世民,是因為他真的不喜歡李靖,因為李靖這個人,為了避嫌太子和秦王的爭鬥,居然連洛玄夜都疏遠。
這洛玄夜能忍得了他?
沒當場砍了他已經是這些年脾氣好很多了。
洛玄夜說這番話很重要。
李世民奪儲的過程必然是一個極其驚險的拉鋸戰,秦王府上下都要一心,絕對不能有叛徒。
而李靖,在這方麵不行,不是可以信任的人,所以洛玄夜不會讓他進入秦王府。
至於以後李靖會不會因為這件事而失去重用,那關他洛玄夜什麼事,他又不是李靖的爹。
人的路都是自己選的。
李靖混成現在這樣,也都是他自己選的。
等到洛氏底蘊再次深厚起來,洛氏的天才會再次井噴,有沒有李靖不重要,況且洛玄夜也不覺得,以李世民的豁達和胸襟,不會因為李靖不幫他就疏遠李靖。
無非就是讓李靖的成名之路往後拖一拖而已,問題不大。
而且正如李淵說“使功不如使過”,李靖有天賦,以後很容易就立功立的封無可封,現在把他壓一壓,以後還能多用用。
正在南方的李靖大概永遠都不會知道,洛玄夜已經安排了他以後不少年,讓他的仕途升遷之路變得艱難了些許。
李唐的南方攻勢已經開始,水陸大軍並進,梁國自然是難以抵擋來自四麵八方的進攻,梁國已經被包圍,南方天險隻有一個襄陽在梁國手中,其餘的巴蜀以及江淮都在李唐手中。
這場戰爭就像是當初隋朝平定陳朝一樣,誰來都行,區彆隻在於是超大勝、大勝還是中勝。
……
南方進剿蕭銑,魏征得知太子和李世民之間的事後,神情微鬆,太子至少是聽他話的,那乾死秦王問題不大。
知道竇建德不用死後,魏征就放心的去河北安撫竇建德舊部了,要不然他真不敢去,每次見到洛玄照他就害怕,他敢肯定,隻要自己出現在河北,竇建德又死在長安,那他魏征一定會死!
魏征可不願意,他的人生目標也很純粹,那就是施展抱負,然後榮華富貴,最好還能娶上一個高門大閥的女人。
至於效死之類的話,可不要說,人死了還怎麼榮華富貴,不過就是換個老板的事,非要搞成生死。
這種觀念是他和洛玄照對不上的根本原因。
魏征的速度很快,他一進河北就直奔洺州,去見洛玄照。
————
王世充,中原人士,初為煬帝左右,諂媚獻上而興,及至終末,屠戮隋室而據偽王位,猜忌刻薄,臣下離心,遂以中原河南之地,竟不得一年安穩,屬將多畔,內外交離,王師進剿,據聖城洛陽,不知天時,致百姓流離,聖城殘破,其罪其深,遂放之。
世充殘義行世,多所寇仇,死於旁道,豈非天有所定乎?
竇建德,河北人士,初為隋軍吏,匿河北盜而亡家,遂舉義旗,據有河北,僭造偽趙,頗得人心。
時人稱“漢末有袁公,隋末有竇王。河北二趙國,仁義盛人望。”
王世充刻薄奸猾以死,竇建德仁義巍然而活,唐世治隆,由此二人可觀。——《唐書·諸隋末群雄列傳》
(本章完)
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