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孫穆子問薳罷,表示,王子圍在楚國執政怎麼樣?
薳罷答,表示,像我這樣的小人,不過就是吃飯和聽吩咐,這樣還害怕不能夠完成使命而不能避免罪過,哪裡能夠參與政事?
叔孫穆子再三詢問,可薳罷就是對此不作回應。
穆子因此告訴魯國大夫,楚國的令尹(王子圍將要作亂,薳罷也會參與協助,現在他隻是在隱瞞情況。
五月,宋國發生火災,宋共姬(魯宣公與穆薑之女)被燒死。
七月,魯國大夫叔弓(叔老之子,魯文公後代)到宋國,安葬宋共姬。
十月,叔孫母子與晉國趙文子、齊國公孫躉、宋國向戌、衛國北宮佗、鄭國罕虎、曹國人、莒國人、邾國人、滕國人、薛國人、杞國人、小邾國人在澶淵會見,這是因為宋國發生火災,諸侯大夫商議給宋國贈送財物,但是最後什麼都沒有送,《春秋》因此沒有記載這次會見的諸侯大夫的姓名,沒有記載魯人,是為魯國隱瞞。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這一年,周王室發生動亂,周景王殺其弟王子佞(ng夫。
楚國令尹王子圍殺楚國大司馬蒍掩。
鄭國發生動亂,伯有(良霄)被殺。
蔡國世子般弑蔡景公,因為蔡景公與兒媳私通。
魯襄公三十一年,即公元前五四二年,叔孫穆子從澶淵會見回到魯國。
見了孟孝伯,向他表示,趙孟(趙文子,孟,長也,趙氏宗主稱趙孟)將要死了。他的話毫無遠慮,不像是百姓的主人。而且不到五十,卻像八九十歲的老人一樣絮絮叨叨,他不會活得太長久了。如果趙孟死了,執掌晉國政權的將會是韓起。你可以與季孫去說,早點跟韓起建立友好,他是一個君子。晉國的國君眼看就要失去政權了,如果不早點去建立友好,讓韓起早做準備,不久之後晉國的政權恐怕就會落在其他的大夫手裡,韓起懦弱,晉國大夫又多貪婪,要求和欲望沒有止境,齊國和楚國已經不能依靠,我們魯國恐怕會陷入困境。
孟孝伯聽了之後,表示,人的一生能有多久,誰能沒有得過且過的想法,早晨活著害怕到不了晚上,哪裡用得著去建立友好呢?
穆子退出之後,告訴彆人,表示,孟孫將要死了,我告訴他趙孟得過且過,他卻比趙孟還要不如。
他又和季武子說起趙孟,可季武子沒有聽從他的意見。
齊國的公孫躉畏懼閭丘嬰,想要殺死他,便派他攻打陽州(魯邑,今山東東平西北),魯國因此質問齊國為何出兵。
五月,公孫躉殺閭丘嬰,向魯軍解釋了出兵的原因。
魯襄公建造楚宮(楚國樣式的宮殿),叔孫穆子便表示,《大誓》說‘民之所欲,天必從之’,國君想楚國了,所以建造楚宮。如果不再去楚國的話,必然死在這座宮殿裡。
六月,魯襄公在楚宮中去世。
魯國大夫叔仲帶偷了襄公的大玉璧,將它放在駕車的人那裡,退出後,又將大玉璧取了回來,因此獲罪。
魯國大夫擁立胡國之女敬歸之子,太子野,住在季氏那裡。
九月,太子野去世,說是因為哀痛過度。
不久之後,孟孝伯去世,他的兒子孟貜(jué繼承了他的卿位,是為孟僖子。
太子野去世,魯國便擁立敬歸的妹妹齊歸生的兒子公子禂,可叔孫穆子卻不願意,表示,太子去世,有同母兄弟,就立他,沒有就立年長的。年紀相差不大的就選賢能的,賢能又差不多就占卜來決定,這是古代的規矩。
太子野並不是嫡子,為什麼一定要立母親妹妹的兒子?而且這個人,喪禮期間卻不哀痛,父親死了卻有喜悅的臉色,這是不孝。
不孝的人,很少有不搗亂的,假如擁立了他,必然會造成季氏的憂患。
可是季武子又一次沒有聽從穆子的意見,擁立了公子禂。
季孫位高權重,季氏久居尊貴,耳目已難辨家國,舉止皆順應心意,近則禍國,遠必害己。
十月,滕成公前來參加葬禮,表現得很不恭敬,眼淚卻很多。
子服惠伯(孟椒,孟獻子之孫)表示,滕成公將要死了。吊喪如此懈怠,可哀痛太過分,在葬禮中已經顯示出了將死的征兆,怎麼能夠不相繼死去。
等到安葬魯襄公的時候,公子禂三次更換喪服,衣襟臟得像舊喪服一樣,沒有國君的威儀。
公子禂當時已經十九歲,可依舊孩子脾氣,有人因此表示他恐怕不能善終。
這一年,莒國人弑莒犂比公,其子展輿自立為國君。
鄭國的子產在內政、外交上表現出眾,聞名於諸侯。
魯襄公在位之時,魯國三桓越發強勢,魯國國君的境況越發窘迫。
魯國與晉國的關係和睦,使得魯國在諸侯紛爭之中維持住了自己的身份,甚至得到了許多益處。
喜歡王朝的腐朽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王朝的腐朽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