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總結出華夏畫中所謂的意境,不同於抽象派,宗教派那種膚淺的,不知所雲的意義,華夏畫的意境更類似於精神毒藥,一旦深入研究就有一種不可自拔的愉悅感。
那種深入人心的,難以名狀的,讓人渾身顫栗的爽點。
他們見黃大師時,黃大師正在創作一幅畫,隻是筆沾濃墨,不用任何色彩,隻是寥寥數筆,看似一團亂墨中,一頭驢子便躍然於紙麵。
那驢子沒有眼睛,沒有鼻孔,沒有光線變換,但任誰來看,都是生機勃勃,活靈活現。
二人當時將黃老奉為天人,苦求黃老再給他們畫一幅畫,意境越深奧越好。並當場表示,願意出資一千萬美元求購。
黃老缺錢,他需要錢來維持他的藝術創作,也需要知名度來吸引更多的華夏學子來跟他學習。經過慎重考慮後答應了這二人。
於是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創作出這幅名為《千山宿雪》圖,畫一收筆,兩個外國人就迫不及待地欣賞起來。
這幅畫給他們二人的感覺就是冷,這是最表層的體驗,再深層次就是孤寂,又是那種說不出來的孤寂。
這種意境,這種感覺是西洋畫永遠也表達不出來的情感。
一千萬,毫不拖拉,當時轉賬。
不過,黃老總感覺有種意猶未儘的感覺,總感覺這幅畫沒有直抵人心意境。
外國人文化底蘊淺,入木三分便大呼神奇,可黃老卻不甚滿意,若乾年後,有後來人青出於藍,再見自己的作品少不得稱呼自己浪得虛名。
讓華夏人嘲笑也就罷了,要是讓這些豬一般的外國人嘲笑,九泉之下也要臊得老臉通紅。
思來想去,還是找到了楊懷古,請他給出個主意。於是楊懷古就極力推薦了李雲。
李雲見到畫作時,也有一種黃老的那種感覺,不過作為有兩段記憶的李雲很快就找出了問題所在。
那就是所含意境,不吐不快。
於是,心意所至,也沒有征求黃老的意見,提起筆來便在畫的一角提筆就寫。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提詩完畢,在黃老的眼中,那孤寂之感撲麵而來,哪怕處於溫室之中,也有一種發自內心的寒冷,孤獨,無助。
兩個老外算是熟悉華夏語言,可實在不理解李雲提詩的作用。直到黃老給他們進行了解釋後,這兩個老外居然出奇地抑鬱了。
就好像失去了什麼東西,舍不得,尋不到,那種抓心撓肝的感覺讓人難過,卻又不願意走出。
最後,兩個人找到了一個當心理醫生的朋友幫忙,這才讓他們的心情變得開朗好多。但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心理醫生自己陷進去了,而且是不可自拔的狀態。
整個人都變得憂鬱起來。
兩個外國人一邊幫心理醫生疏導,一邊把這幅畫掛到了網上,標題就是“神奇的華夏畫,讓人無法自拔的神奇魔法。”
結果,這幅畫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被溫玉發現,本來就在情海中掙紮求生的溫玉看到這幅畫後痛哭流涕,感覺自己被全世界所拋棄,於是在微博中留下了一首李雲曾經寫的詩。
“稚兒擎瓜柳棚下,細犬逐蝶窄巷中,人間繁華多笑語,惟我空餘兩鬢風!”後,毅然決然地削落滿頭青絲,在洛陽出家。
喜歡文賊請大家收藏:()文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