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傅裡聽著軒轅黌之給自己出謀伐策!心生敬佩道“老師,你怎麼這麼聰明!”
“老師小時候也喜歡貪玩!童年居浙東,也討厭上學,後來因為被老師用戒尺打,才好好聽課!不然戒尺打在手上可疼的很!”
“你上學幸福了!老師應該不會用戒尺打!所以呀,時代也在變化。”
“確實!我們沒有經曆戒尺打!”
軒轅黌之道“當初讀不出來文言文,可是要被罰站,不好的還被責打!不過我們那時候同學愛學習,倒不是被打怕了,而是因為對知識充滿了渴望!希望可以上學,那時候大學是什麼概念?就是恢複了高考那種激動的心情是難以壓抑的快樂!那一刻感覺自己多年讀的書是用的,可以魚躍龍門了……”
那種積極的信念也支撐我們對知識的尊重,以及渴望擁有知識的人。
軒轅黌之感慨道“那時候讀四大名著,《紅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當時老師讓我們讀,讀之後,老師問我這四部書的觀後感!”
我說紅樓夢講述愛情和家國之興敗,水滸傳講究義氣和忠君思想,三國演義講述國之惡民反和三國鼎立之權謀,西遊記講述西天取經的師徒四人。”
我記得當時說的很好,可是我老師還是打了我三戒尺!說我沒看出來,這樣的觀後感很普通!
我又說了“看出了人性的拙裂,真善美!”
老師又是打我!
我說看出來這是一本書,是一本醫學藥書,看出了家,看出了道,看出了愛情,看出了權謀,看出了人性,看出了本善。
老師還是打了我,說勉強算是看出了一些東西。
然後老師對我說起一個故事,貓是老虎的師父,可是貓有九條命,卻沒有教老鼠上樹的本領!
“貓在防著老虎!”
我當時不解老師這句話!認為老師說老虎凶猛,貓沒有教老虎真本領!而留了一手!
其實我那時候是笨拙的,怎麼可能相信貓沒教老虎真本事!
……
其實貓教了老虎真本事,隻是老虎笨拙而不能上樹,樹之體而不能載虎焉!
聽老師一席話,如聽一席話!
老師說“知為知,不知為不知!到底貓教了老虎本事!老虎學了貓的本領沒有!誰知道呢!”
這下你懂了嗎?
“懂了,老師!”
於是我的老師笑了笑,沒有伸出戒尺打我!而是道了句“儒子可教也,他日可讀書成。”
所幸我沒有辜負老師的期許!和當初的良苦用心,讀書有成,在大學當了教授,有幸寫了幾本書,這一生也算是讀書有成。
“教書育人,因材施教!”軒轅黌之高興道。
傅裡聽了軒轅黌之簡述自己當時讀書的一小段故事,感慨萬千。原來老師的一生也並非一帆風順,而是讀書為上。
軒轅黌之也告訴傅裡“小隱隱於野,中隱隱於市,大隱隱於朝。故而軒轅黌之讓傅裡行雷霆手段,也要有菩薩心腸!生於世間,大智若愚,而其拙之寵辱不驚則其之,一個人很難做到。”
軒轅黌之道“有些事情,總是需要時間才會明白,一時的拔苗助長總是一時的振奮人心,要是能夠成為蒼天大樹,時間的積累是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