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遠博喝酒還在擔心兒子,可是他的好大孫可是沒有消停呀!
老爺子目前擔心多餘!再說了傅雷這種存在已經是如一頭深海巨鯨,而若天空之鯤鵬。
彼之不見我,若是見我如一粒塵埃見蒼淵。
可能傅遠博也隻是永遠的生活在那座名曰宿遷的城裡,與駱馬湖朝夕相處。
他的心,永遠的走不出,即便心向遠方,即便行走遠方,和到了遠方生活,習慣,文化熏陶的同時是不一樣的。而那種遠方是傅遠博無法親身體驗,與感受到的,而是隻能覺得自己看懂了,或是懂了,其實不同的人,不同的生活方式,又怎麼相同呢!隻是人的生活習慣大至相同罷了!
截然不同的世界,截然不同的生活。截然不同的古今,介分現實與夢境夢想的距離,與差距。
傅遠博是小酒喝著,喝儘了是江北小城裡的白月光照亮了回家的路,路很漫長,仿佛少年的自己曾經走過,聽見少年的聲音,呼喚著:“少年,這月光是你少年的月光嗎?潔白未染,還是多了大地塵土?”
傅遠博也不再多想,抬頭望了望天上月,笑著,真美!
與周圍萬家燈火通明相融,照亮黒漆漆的路。
傅遠博也想起那個沒有電燈的年代,走個路,不小心能撞到牆!真是與烏漆麻黑的夜,和喝的不省人事的自己,在醉酒的夜與牆撞了個滿懷,腦袋倒撞了鼓包,笑了岔氣。而月亮月亮沒來,我又想月亮了……
那少年月亮真美!還是有月亮的夜晚回家更開心……
這一生走不出的城,也有些遺憾,也有些快樂,僅是關於這座城!世界那麼大,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想法,一個人有一個人的想法!
而傅遠博的晚年生活,不過是多活一天是一天,活了一天快樂一天,也看淡生死,也明白生死離彆是什麼樣了,而好好的和也就自然了!
不必勉強和,不必強求任何人懂自己,不必知道生活的答案,而是儘情的享受生活,而是讓生活因為自己在的那一天夠精彩,夠美好!就足夠了!
畢竟傅遠博已經晚年了,靜養休心,休養生息,是他對生活的態度,也是對文景之治的服服帖帖,而是因為自己也打拚了一輩子了!打拚不動了!再打拚呀!該留給年輕人奮鬥了!
自己是垂暮老者了!雖有壯誌雄心,豪情萬丈!那也不過是年輕時候的樣子!而自己也清晰的知道自己這一輩子離不開這座城,自己這一輩子沒有擁有那麼多的財富與權利,而是懂了一些文化,知道一些道理,知道一些知識,有人喜歡,有人恨,這都沒什麼!畢竟這一生,哪有那麼多精力了解他人,而了解自己內心世界已然是極限了,而知道自己能力局限也算是智慧之人了!
在這城裡,自己本來還不錯,現在托兒子的福,也算是比以前更有名望了,可是那!一輩子,也知道自己斤兩不是,炫耀和謙虛不過是外表,而自己呢,還是要回歸到每一天的生活方式裡,喜歡駱馬湖,也在這魚米水鄉的地方安心的農林牧魚,養生養心,終老此生。
傅遠博這一輩子來說,他曾說道:“人生來這一輩子不是為了錢,而是為了體驗生活,體驗世界。而為了小家庭,自己要養家糊口度日,這是為了錢,而為了錢之外是生活,也是信仰。是物質財富,更是精神財富。基於物質財富到精神財富對於普通人來說實際一些,而對於那些名人精神財富更高於物質財富,然而人活著,脫離不了物質羈絆,也是不可否認的事實,而這是人類生活的基礎,而不是上限。”
如果沒有錢那麼怎麼可以體驗生活呢?而有錢就一定能體驗生活嗎?這兩句話,傅遠博也是活了大半輩子才讀懂!可惜已經過了青春了!
青春的年紀,要有青春的氣息,更應該的有一些青春的活力,甚至是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和豐富的創造力,以及實踐出真實的作品。
後來,傅遠博明白,我們來自遠古猿人,而到達智人,而成就人!
若是祖宗,人與物種是同一祖宗嗎?然而人與動物之間的界分開來,是人與動物不同是人具備人格,而這是人因智慧而存在造物主賦予的創造能力,這是人賦予這個世界更深邃的思想,宇宙世界之外的空間,這讓我們對於這個世界思考有了更深邃的思想,而明白文字是思想的一部分載體,而思想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展示出來。這就是思想的魅力,思考而有想法,通過智慧的大腦進行人體的多功能協調配合。
傅遠博也覺得自己想的太多了,畢竟人這一生能活多久,不知道,然而在有限的時間裡,能夠完善自己的生命,那麼也就對生命的重新審視,而有自己人生的答案,而不是生活在他人的答案世界裡。
傅遠博不再多想那麼多,而是想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自己的小世界,好好的耕耘,好好的收獲!重點是得有收獲的意義,沒有收獲,那麼對於自己來說是無用功嗎?然而對於他人來說反而是一種感悟境界。
這個世界如果脫離金錢利益,權利義務,家庭組織,那麼還有什麼比較重要重要呢?那麼活著的意義又會是什麼呢?而自己的選擇又會是什麼呢?看懂了這些,想透了,其實,也就覺得這個世界上人的各種行為也就不稀罕了!也就對人與人的交際也會更了解!人也不能光和人交往,也要學會和自然交往!植物的綠色帶給眼睛明亮,花開的季節帶給鼻子以花香,是清香的,也是濃鬱的,更是燦爛的,也是碩果累累的。
山水的歡快也會讓人歡快,登山也鍛煉整個身體健康。不要想這個世界的不好,因為那是某些人的不好,因為這個世界上的人存在差異,甚至存在財富差異,也存在智商差異!因為並不是每個人都願意學習!而這就是對於知識與文字的不敬仰!人有敬畏之心,與敬仰和信仰之心,是因為我們尊重世界文化與世界底蘊的存在。
而這個世界也存在於人對於知識的不敬仰,來自他一代或者是上一代人,因為知識並不是隻是一代人的敬仰,而是世代敬仰,而是一個家族的家庭傳承,知識不僅改變命運,還擁有世界。
因為隻有真正明白知識是世界的時候,才會真正的體會到知識富有智慧與能量。
或許人隻有經曆過與失去過,才會知道什麼更重要,才會知道什麼更值得被珍惜。因此,這個世界什麼重要呢,是物質財富,還是精神財富呢?留著問題,等待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