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五天過去。
“滋~滋!”
兩名工匠將一根直徑60毫米,長度820毫米的鐵棍從淬火水槽取出。
兩頭直徑略有收縮中間部位粗些,鐵棍並非通體圓柱形,有三處鍛打呈方形用於固定疊片磁軛。
導磁鐵芯疊壓後,中心形成方孔緊密卡在轉軸上。
轉軸安裝軸承和勵磁線圈,以及轉子鐵心方形處,隻能人工細心錘打修正。
起初一根直徑20厘米,長30厘米的生鐵反複回爐鍛打,耗時三天最終成了發電機轉子轉軸。
此時的轉軸未經打磨,呈現鐵灰色。
蘇塵拿著自製銅片卡尺走上前去,卡在冒著熱氣的鐵棍幾個關鍵部位。
“61.6,61.6,很好!”蘇塵首先測量轉軸方形處,並記下數據。
方形處略大於轉軸直徑,用於固定轉子疊片。
隨後蘇塵測量安裝軸承處直徑,並一一記錄。
“張師傅,你跟我來,今天做兩個東西出來!”蘇塵起身走到鐵匠鋪臨時辦公區。
辦公區有一張長方形書桌和幾條長板凳。
蘇塵在紙上畫了一個十二槽的轉子鐵芯鋼片,標注好尺寸和角度。
並從懷裡掏出一張卡片,呈現出鋼片疊壓後的效果。
“張師傅,你今天做一套砧鐵出來。空氣錘頭衝壓鐵片後要達到這種效果,尺寸要分毫不差!”
蘇塵說完,將畫好的示意圖遞給張望。
砧鐵又叫上上下錘頭,一凹一凸兩個錘頭模具,錘頭落下即可完成衝壓。
張望拱手一禮接過圖紙,當看到鐵片厚度標注時,張望臉上呈現一絲複雜之色。
衝壓裁切多餘鐵片後,要保證成型鐵片厚度為1毫米。
其難度在於,衝壓時不得使鐵片出現拉伸,對錘頭模具精度要求極高。
張望仔細端詳十二槽鋼片,形狀倒也不複雜。近似將圓形均分十二份,兩兩之間形成一個壓線槽。
之後的定子鐵芯更複雜,36個線槽在鐵芯內側,與轉子線圈截然相反。
“侯爺放心,下官即刻著手塑造錘頭模範!”
所謂錘頭模範即為:用以型砂工藝根據鋼片形狀,用鐵水澆鑄的模具。
模具一陰一陽,凹陷一端為上錘頭凸突出端為下錘頭砧鐵。
鋼坯放置其中,凹陷錘頭落下隻保留凸出部位鋼片。
蘇塵點點頭,看向另一名工匠,道:“吳師傅,這幾天你做兩個軸承!”
“內圈直徑55毫米,外圈直徑78毫米!”蘇塵一邊說著,隨手畫了個草圖。
製作軸承和螺絲一樣,越小越難製造成功,個體大些反而容易許多。
吳姓匠人幾個月前和張望一同來到煉鐵廠,製作軸承的工藝步驟了然於心。
打穀機滾筒軸承外直徑不到50毫米,他們在煉鐵廠鐵匠鋪製作了不下百件。
發電機轉軸軸承較大,鋼珠直徑約12毫米。
吳師傅拱手一禮應承道:“下官記下了!”
蘇塵點點頭,思索片刻。
將發電機最內部轉軸組件挨個清點一遍,“對了,還有尾部散熱風扇!”
散熱風扇無需通電,安裝在轉軸上,隨著轉軸轉動將熱氣排出。
於是蘇塵伏案作畫,另一名孫姓工匠上前移動一小步,這個任務由他接手。
“孫師傅……嗬嗬!”
蘇塵遞出畫好的五葉風扇草圖,還未開口孫師傅微微躬身接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