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十八,周六。
蘇塵又帶著兩大三小回到皇宮。
麗政殿三台縫紉機,針頭走線的‘嘟嘟’聲此起彼伏。
晚餐過後,李世民和蘇塵坐在觀球區,看李治和李慎打台球。
“陛下,我問你個事哈!”
“大唐的田地租稅一般啥時候收齊的,每年能收多少糧食?”
李世民思索片刻,手中搖著的折扇緩緩停下,“何故有此一問?”
“陛下你忘了?”
“三大指標啊!”
“前些天我看了一下,如今全國官倉存糧不到四千萬……呃~現在好像又漲了!”
蘇塵意外發現,官倉存糧漲了兩百萬石,回到四千一百萬石。
應該是某些州縣征收了田地租稅。
國富民強三大指標,最容易達成就是糧食存量。
“陛下,我換個問題哈!每個州縣的官倉能容納幾百萬斤糧食?”
大唐現在人口四百多萬戶,每戶平均收租三石糧食,光靠地租稅很難完成三億石任務。
朝廷每年財政收入七百萬貫,租稅收粟千萬石,相當於四十萬貫銅錢。
調稅中的布匹、絲織、絹、麻才是主要財政來源。
“上縣、下縣平倉可收儲糧食千石;
緊縣、望縣糧倉五千至萬石不等;
雍州下轄畿縣正倉納糧三至五萬石;
長安、萬年兩京縣太倉可容納粟米十萬石!”李世民耐著性子向蘇塵詳細介紹,不同等級的糧倉容量。
每個縣根據人口戶數,以及地理位置的不同,不論官員品級還是糧倉大小皆有所不同。
“萬石也就是一百萬斤……陛下,大唐現在下縣多還是望縣多?”
“上縣居多!”李世民思量片刻,折扇搖的呼呼作響,瞄了蘇塵一眼語氣有些不善。
“哦~千石十萬斤也不少了!”蘇塵點點頭。
“陛下,我再問……”
“問,問,問!”李世民啪的一聲,收攏折扇拍在手掌,“你小子究竟意欲何為,再敢問東問西先杖二十再問!”
李世民當了幾年皇帝,至今還沒有被人這般‘逼問’過。
“來人,杖刑伺候!”
長孫皇後、長樂公主聽到李世民一驚一乍的怒吼,似乎習以為常。
“陛下息怒!”蘇塵沒將李世民的恐嚇當回事,豎起一根手指正色問道:“最後一個問題,南方的稻穀多少一斤?”
“哼~”李世民輕哼一聲,“當地價格還是長安售價?”
“當地!”
“江南水稻產量及收成相對穩定,當地稻穀價格大抵與粟米相當,40文一石!”李世民重新搖起扇子,已經知曉蘇塵連接發問的意圖。
曬乾的江南稻穀經水路運至長安,價格變成六十文一石,稻米八十文。
“此事朕早有安排,你小子無需操心!”李世民看向蘇塵語變得氣緩,“隻待其餘兩項指標達成,朕即刻下令各州縣大量收儲紅薯、貞觀豆!”
“如若數量欠缺,再購進貞觀稻不遲!”
“三萬萬石糧食,花不了多少錢!”李世民說完話,臉上略顯得意神態。
有道是:
王八有錢出氣粗,侄兒有錢不叫叔!
現在李世民有錢了,三百億斤糧食都不放在眼裡。
事實確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