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主!”
“前方約二十裡便到了天山峽穀,過了峽穀便是伊吾地界!”
天山峽穀往高昌方向二十裡地,約莫五千士兵組成的一支軍隊,由西向東前行。
隊伍中彩旗迎風飄揚,旗幟樣式相同,其上文字有漢文、突厥文和粟特文。
騎兵後麵跟著三百輛滿載馬車,像是在轉運糧草。
麴文泰接任高昌國君僅五個月,此前從未到訪伊吾。
在高昌國或是其他西域諸國,稱君主為國主亦或是王上。
君主之下的謀臣官職仿漢王朝製度,有長史和大相,其兄弟、兒子一般掌管軍隊擔任主帥。
高昌的長史麴雍,奉命朝貢大唐皇帝以示友好。
幾天前從長安返回西域,如今還在京畿之地岐縣境內,尚且未知西域聯兵進犯伊州之事。
“嗯,如此這般前行即可,不必急於走路!”
麴文泰親自領兵五千,運送三千石糧食前往伊吾交界處山脈,五天時間行進不到三百裡地。
速度不快也不慢!
此前五十車‘糧草’,確實是資助西突厥與西域聯兵。
在西域行軍作戰有一點好處,無需為戰馬準備草料,隻需尋得一塊平原放牧即可。
眼下運送途中的三千石糧食,麴文泰卻不知最終落入誰手。
若西突厥十二萬聯兵勝了伊吾,那便是麴文泰按照此前約定,為聯兵資助糧草以表誠意。
反之,則為高昌國向大唐示好的禮物。
向東二十裡,天山山脈峽穀通道,高昌國入口方向。
有一夥二十多人的商隊欲從峽穀通過,被遠征軍火箭兵給攔了下來。
“峽穀兩側山體碎石崩塌滑落,馬車無法通行,還請諸位原路返回!”旅長公孫武達親自與商隊解釋緣由。
此處峽穀自漢代起,便是關中與西域來往的必經商道。
正常情況下,沿途諸多國家的城池守軍,都不會為難扣押過往商旅。
商隊中有漢人也有胡人,一般西域商人都精通漢語。
“敢問將軍……來自何方?”開口問話的是一名伊吾貨商。
公孫武達打量著對方,本不想與胡人多作解釋,思量片刻耐著性子答曰:“大唐帝國遠征軍,三師二旅!”
“遠征軍?侯爺麾下遠征軍?”
商隊中幾名漢人先前不敢開口,返往大唐與西域行商,不能單從麵相上判斷對方是否漢人。
西域諸國亦有不少漢人麵孔,卻不算大唐子民。
何況此地位於高昌國境內,唐軍按理不應該出現在峽穀。
“將軍,小的來自河西昌鬆縣!”那名漢人將隨身攜帶的身份證,幾經翻找掏了出來遞給公孫武達。
並催促同伴拿出身份證,“快,將身份取出呈給將軍視查!”
剛才那位開口問話的伊吾商人,也掏出了身份證,他現在也算是大唐子民。
“不必了!峽穀通道確實無法……”
公孫武達擺了擺手,話未說完,卻見峽穀通道內從伊吾方向過來一支駱駝商隊。
“額~由東向西駱駝尚且能走,朝東麵而行卻是不能,諸位還是原路返回吧!”公孫武達揮了揮手,示意火箭兵擺開架式擋在商隊麵前。
師部下過命令,敵軍開始撤逃,峽穀通道由西向東禁止通行。
以防過往商隊偶遇潰逃敵軍,透露峽穀有設防。
河西商人很精明,大概看出了其中門道,轉身向同行的其他商旅拱手道:
“諸位請了!來時十五裡處有一酒堡,洪某請各位品嘗高昌美酒,還請賞臉才是!”
眾人見此不再勉強進入通道,漢人尚且被拒,他們作為彆國之人更加不敢強闖。
隨即,二十幾人調轉馬車返回高昌國地界。
旅長公孫武達總算鬆了口氣,揮手示意火箭兵各歸其位。
峽穀入口處兩側,被雜草掩蓋的神武大將軍絲毫不起眼,沒有人多看它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