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伸手虛禮,示意李恪三人動筷。
隨即起身向李世民作揖一禮,“兒臣有三策,請父皇聖裁!”
李世民拿起漏勺,撈出熟透的牛肚雜貨倒入自己碗中,“坐下!動筷!”
李承乾再次一禮,端坐不曾起筷,緩緩道:
“父皇,兒臣以為商賈之功不在開疆拓土,而在穩固國本。
平價推廣打穀機,使江南等地數十乃至數百萬農戶收割水稻事半功倍,實誠惠及民生、充盈倉廩之大功。”
李世民放緩手中動作,不經意間掃了一眼李承乾。
李承乾自顧前言續說:“其一,朝廷可製備統一樣式義商匾額,令各州刺史送至推廣新式農具有功前三者商賈府第,使其光耀門楣。
商賈重名,此譽足令天下商人知朝廷重商德而非僅重商利!
其二,準其所在州郡官倉優先采買之權,此實惠既酬其功,亦不損國庫根本。”
李世民放下手中筷,頻頻點點頭。
蘇塵跟著放下筷子,“小子,給我弄點辣椒油!”
“好嘞~!”李佑言聽計從,隨便檢查了一下李世民等人跟前的料碟。
蘇塵從褲腰間掏出折扇,“呼~夏天吃火鍋真爽!”
李恪、薛仁貴奇怪的眼神看向蘇塵。
李世民淡淡掃了一眼,示意李承乾繼續。
“其三……兒臣幾次見父皇與大臣因朝堂人才不濟而憂思,兒臣以為……朝廷或可放開商賈子弟不得入仕禁令!”
李承乾說完朝李世民拱手一禮。
“嗯~甚好!”李世民滿懷欣慰點頭,目光看向蘇塵。
李承乾所言其三,其中兩策與李世民一致。
“好,很好,我附議!”蘇塵收到李世民投來的目光,搖扇叫好。
“何以見好?”李世民臉上輕扯一絲笑容,伸手向蘇塵索要折扇。
“大舅哥說的,哪哪都好!”蘇塵把折扇遞給李世民,仔細回憶李承乾剛才的發言。
剛才一直顧著吃,蘇塵隻聽到李承乾提出的,開放商賈子弟入朝當官的建議。
“有道是:治國如治水,堵不如疏!其實商人對天下農人的作用相當大,農民辛苦種出的糧食,隻有經過商人的手倒騰,才能各地流通換取更大經濟效益!”
“隻要朝廷不腐朽,從中掌控大局,商人作不了大亂!”
“至於當官,有能力儘管上!”
蘇塵思考半晌作出的回答,與李承乾提議嘉獎商賈的策略毫不沾邊。
不過蘇塵說出的話卻不假,李世民在位期間,作亂臣子和貪官少之又少。
除了因李承乾造反一事受牽連之人。
“嗬嗬~!”李世民笑了笑,伸手示意眾人起筷享用火鍋。
蘇塵沒留意李世民與李承乾方才所議之事,李佑聽得一清二楚。
“姐夫,我有……”
“你有啥?先吃飽再說!”蘇塵不予理會埋頭苦乾,麗政殿今晚沒有開飯。
眾人動筷之後,李佑壯著膽子起身向李承乾拱手一禮,“皇兄……臣弟……臣弟略有愚見,不知當說與否!”
李佑說話的同時,眼角餘光偷偷瞄向李世民。
坐在對麵低頭享用大片牛肉的李承乾,抬頭看向李佑,“小五,有話坐下說就好!”
旁邊一桌的長樂公主,伸長脖子朝這邊看來,發現李承乾不是在叫她。
“皇兄,臣弟竊聞江南等地貞觀稻豐產,由此可見,江南道若得碾米神器,各州縣百姓便可減輕舂搗稻米之勞,食用上等白淨大米,米糠也必然不少!”
“故而臣弟懇請皇兄,擇機派專人……”
李佑話中隻有一句是重點,米糠。
莊園養豬場,至今隻收到長安送去的米糠僅四千多斤,機米廠開業至今開機七次,收到的加工費卻高達五十二貫。
百姓機米磨麵,留下米糠或麥麩則不收加工費,另外再補貼兩文錢。
反之百斤收取五文錢加工費。
每一百斤稻穀出糠約三十幾斤,麥麩要少一些,二十斤上下。
顯而易見,百姓都選擇要米糠和麥麩。
李世民饒有興致看向李佑,“哈哈哈,此舉甚好!”
“高明,明日發報青雀……罷了,煉鐵廠近來任務繁重,過些時日再作計較!”李世民想起電機設備所需楮皮紙尚未抵京,暫時作罷命令李泰趕製碾米機的打算。
“嘿~你小子不錯……乾一行,愛一行啊!”蘇塵對李佑高看了一眼。
李佑吃著火鍋,還不忘豬圈裡的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