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光宗問“活字印刷?那是怎麼一種印刷術?”
白青羽道“就是把字刻在木頭或陶泥上,最好是用金屬!一個字一個字單獨製作成字模,就像……印章一樣,隻不過每個字模上麵隻有一個字,需要印刷的時候,就把要用的字挑出來,組成一篇篇文章,然後印刷。”
大家都是聰明人,一聽就懂了。一個個迅速在腦子裡細想活字印刷的優劣性。
白令海有很多疑問和想法,但是他也知道此時不方便直接跟白青羽對話,隻能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把所有的話都悶在心裡。
惠光宗則沒有任何顧慮,皺眉道“既然那些字模都是單個的,怎麼把它們固定在一起進行印刷?幾個幾十個都還好辦,要把幾百個字整齊排列在一起,還要重複印刷幾百次甚至上千次而不亂,那可……太難了!”
白青羽道“可以用一種粘性極好的膠泥,將字模粘在特製的木板上,然後進行印刷。”
惠光宗“那麼印刷完了呢?怎麼取下來?或者就不取了?那跟雕版有什麼區彆?”
白青羽道“用火烤一烤,膠泥變軟,就可以取下來了。”
韓尋芳這時突然道“那膠泥就不粘在字模上嗎?我平時洗碗的時候,就發現米湯米飯容易粘在碗上,如果乾了的話……就很不好洗,得用熱水泡一陣才能洗得掉。”
白青羽一愣,她沒有親眼看到過活字印刷,隻是在曆史課上聽老師講過,就想當然地認為那肯定比雕版印刷先進。現在聽韓尋芳這麼一說,才發覺活字印刷術應該也有許多缺點。
用膠泥固定字模,先不說固定得穩不穩,印刷時會不會掉落,就像韓尋芳所問的那樣,用過之後那字模上肯定會粘上膠泥,同時,粘取字模的工人手上也容易被粘上膠泥。
無論是字模還是人手,粘上膠泥都得洗乾淨吧?用什麼洗?水還是酒精?
還有,漢字數量太多,全套漢字多達十萬以上,在沒有簡化字和通用字的年代,印一本書至少也得準備三萬多個字模。做字模的人多了,就容易大小不一,書寫風格各具特色。
泥字模容易破碎損壞,木字模紋理不均勻,接觸水後,容易高低不平,金屬字模是用銅製作的,水性墨在字模上的附著性很差,印刷效果自然也很差。
她這才想起,曆史上活字印刷在宋朝發明出來之後,並沒有得到廣泛使用,直到清朝時候才有了較為正式的使用,但也隻用來印刷少數有特殊需求的書籍,直到近代印刷術傳來之前,中國都是以版刻印刷為主。
反倒是西方國家,比如英文,隻有二十六個字母,隻需要製作二十六個字母的字模,則可以無限組成各種單詞,更適合用活字印刷。所以活字印刷術一傳到西方,就得到了廣泛的推廣和應用。
所以,活字印刷在古代沒能廣泛應用肯定是有原因的,這個原因白青羽一時想不明白,想明白了可能也解決了,難道需要與現代技術相結合才能更高效?
惠光宗已在追問“那膠泥為何物?你可知道如何製作?”
白青羽也不知道膠泥的配方“大致是以鬆香為主吧?”天然橡膠應該不好找……
惠光宗直言“我怎麼覺得……活字印刷並沒有多好?製作字模肯定很難,每個字得準備幾十個上百個活字吧?那麼印刷一本書就得儲備幾百萬個字模,製作和儲存難度都挺大。要投入的錢太多。然後就是印刷時的固定方法,我想了一下可能並不容易,萬一印刷時突然掉落幾個字模……還有,鬆香雖然常見,但是要大量收集卻也不易。”
白青羽點頭認同他的推論,果斷道“關於活字印刷,對於我們這個世界來說,還存在許多技術難度,暫時無法推廣。那還是采用雕版印刷吧!我有很多精彩動人的故事、詩歌、知識技術,需要印刷出來,既然可推廣知識,又可以賺錢。”
林文涓驚喜道“可是夢中那個世界的故事?”
惠光宗問“可是神仙傳授給你的知識?”
白青羽點頭“是!都是!”
惠光宗當即道“傳播知識,那可是大功德,我得參與!這個書肆……也就是你說的印刷廠,咱們就合起夥來辦一個吧!”
白令海趕緊道“既然惠大人有些興趣,小民也鬥膽摻上一股,願以大人馬首是瞻!”
林文濤也趕緊道“學生……小侄也願意摻上一股。”
辦書肆與彆的生意不同,屬於高雅之事,來往的都是讀書人,朝廷中有許多官員都有參與這門生意,所以並不受人抨擊指責。
白青羽便道“那就咱們五人合股吧?惠大人和和王師爺分開算,每人算一股?將來賺了錢,咱們五人平分?”
惠光宗看了看她,又看了看白令海,認命地說“那……便就如此吧!”你們父女倆一個裝失憶,一個裝不認識,真會玩!
白青羽立即又道“還有一點咱們得先說好,建印刷廠,我會出錢,算是股東,也就是五個東家之一。無論印刷什麼書籍出版售賣,我都要分利錢。另外,由我的詩歌、故事以及其它文字類作品,都要另外算錢——那叫版權費。”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其實這個世界也有類似的規矩,隻是尚未形成法律而已。比如刊印和使用彆人的文學作品都是要付費的。詩人創作的詩詞,歌女想要演唱就要花錢賣下來。好的詩歌千金難求。
“哈哈哈……”惠光宗大笑,故意道“那怎麼行?憑什麼你要比我們多賺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