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墨黝黑發光、入紙不暈、曆久不衰。
文字一出,鏡頭裡,便是李大柱在割鬆油,這些鬆樹都是莽山自然生長的。
再一段文字徽墨受南唐後主李煜賞識,賜姓為李,此後,徽州李墨名揚天下,更有“黃金易得,李墨難求”的讚譽。
鏡頭再一切,便是天黑掌燈,在一間瓦房裡,李大柱開始燃燈草,點桐油了。
接一段文字得徽墨者,如名將之得良馬。
鏡頭裡,李大柱開始掃取煙灰,進行繁瑣的收集工作。
後一段文字出至夏而冬,終於煉成,因此有一兩徽墨,一兩金之說。
鏡頭切到李大柱開始往墨裡加名貴的材料,然後進行熬製。
堅如玉,研無聲,六字一出。
快速切換冬夏,自然是林子嬌團隊的功勞。
隨後,便是李大柱捧著徽墨,在鏡頭麵前展示。
一段卓越的視頻成功完成。
憑借著之前積攢下來的人氣,以及打出名頭的“鄉村哥”。
同時。
借著民族文化複興的浪潮。
這個視頻,大獲成功!
“鄉村哥,你百萬粉絲整出了千萬的活兒!”
“年紀大了,二十出頭了,就愛看這些,就愛聽京劇。”
“男人刹車器,剛劃走,又劃回來了。”
巨大的成功。
也讓李大柱看到了轉型的希望。
賣基礎的農作物,從來都是權宜之計。
之前因為沒資金,沒渠道,沒技術。
所以,隻能種玉米紅薯和土豆。
現在,莊稼被衝毀了,進出村的路沒了,加上渠道被徹底摧毀。
就隻能轉型。
反正不缺錢了。
有的是試錯成本,一定要為白泉村折騰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金光大道出來!
東方優創農業、鎮政府食堂加上放暑假的鎮中學,銷售渠道全部沒了。
就算有,李大柱現在也不知道拿什麼賣給他們。
正好。
屬於是雙向奔赴了。
接下來的日子裡。
李大柱又繼續整活了油紙傘、夏布、竹紙、毛筆等等。
並且。
為了持續性地進行各種文化宣傳,以及打造“非賣品”噱頭,李大柱專門搞了一個新的賬號。
專門用來進行整活。
同時。
將不少兩個村子的村民的勞作也順便帶了進來。
效果非常地炸裂。
就算是李大柱,也著實是沒想到,原來咱們自己竟然有如此多的文化積澱。
隻是,在工業時代,很多這樣的東西已經被淘汰掉了。
或者,成為了“奢侈品”。
“對,整活一點奢侈品,今後除了賣這些基礎手工產品,還能收割一些中產和資產階級。”
李大柱剛給顧靈犀治療完,自顧自地在旁邊研究起來。
這些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