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變蛟嘴角抽搐,咋感覺自己之前搞得事情就結束了?影響力就這樣沒了?太不給麵子有沒有?
“什麼理由?”
“河內侯造反!”
曹變蛟張開嘴巴半天,這群儒門士子是腦瓜子進水了?還是青樓去多了,腦袋被夾壞了?
王老弟要造反也不會選這時候啊?如今大明朝廷不得民心,可你彆忘了它還是華夏正朔,王寧還是朝廷封的侯爵。
“那群人腦子有病,要造反還會送六千萬斤糧食去京師?”
“大帥,那些人估計是嫉妒侯爺!”
曹變蛟都懷疑自己這手下是不是腦殘了。
嫉妒早就嫉妒過了,一個封賞拖了五個月,華夏曆史上都罕見的有木有?
“密切關注,不用乾涉。”
王寧是吃虧的主?估計已經在準備報複了。而且會很猛烈,搞不好就要斷了儒門的根。
天下讀書人很厲害?的的確確很厲害。
有木有皇太極厲害?那肯定沒有的。
就這些人,曹變蛟認為完全沒有挑戰性。
張世澤和李國禎來到皇宮,此時站在禦書房。
前麵站著的是崇禎皇帝,一旁王承恩冷冷的看著。
“找王寧購買武器?”
這是崇禎皇帝萬萬沒有想到的,大明朝官軍戰力低下就算了,如今連武器都沒有了?
聲音裡麵充滿了難以置信。
真要找王寧購買武器,他崇禎皇帝的麵子要不要了?
“陛下,河內侯所打造的武器極其精良,朝廷的匠人完全做不到啊!”
張世澤硬著頭皮開口,這個理由他可是找了很久的。
五萬人的軍隊,裝備需要何其多,要是全部裝備火銃,就朝廷的效率,估計三年都裝備不上的。
“朕沒錢!”
崇禎皇帝很光棍的開口,大抵意思是,要購買武器我不反對,但我沒錢。
張世澤和李國禎嘴角抽搐。
你是皇帝哎!能不能要點臉?
“可以用匠戶換。”
崇禎皇帝這些懵逼了,你們都想好了?
“可以,一個匠戶二十杆火銃!”
火銃非常難打造,二十杆火銃,足以讓一般的匠人乾上一年多了。
“我們去商談。”
三人的對話很市井,可決定的事情很大。
匠人,說實話崇禎皇帝就沒有正眼看過一眼。
但凡他正眼瞧上一眼,自生火就用上了,但凡看上兩眼,紅薯玉米就被發現了。
“可以,火炮也需要,朕可是知道的,寧安莊的火炮很厲害的。”
“陛下說的是。”
火炮很重要,這一點不需要過多描述的。
隻是你這樣真的好嗎?你這皇帝是不是太不要臉了一些。
“聽說那種新式火炮名為沒良心炮?”
崇禎皇帝很是眼熱,雖然沒良心炮打不遠,可威力大啊!
“陛下,我等一定拿下沒良心炮。”
大明朝京師的安全必須要強化了,京營整頓可安全不能有問題的。
五城兵馬司也換了人,此時也在大力整頓。
大明朝堂亂糟糟了,可大明朝的軍隊似乎有所好轉。
“陛下,外麵儒門弟子吵吵嚷嚷,是否需要?”
張世澤如今可不敢耍滑頭的,他需要儘快獲得一些功勞。
儒門搞事情,或許會是一個機會的。
“不用,有人會收拾他們。”
果不其然,當天夜裡就傳出消息。
“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僅僅三句,就讓天下嘩然,一眾士子被虐的體無完膚。
這可是王安石的經典語錄。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一時間儒門自己都懵了,這是打了他們一個措手不及啊!
王安石的言論,他們要推翻嗎?
推翻是不是說明自己打臉了,不推翻,那就是認可這句話了。
那之前的論據又算什麼?
你們自己都說祖宗的成規不足效法,為何要求崇禎皇帝一定要效法。
合著儒門說什麼就是什麼?
要皇帝圓九圓,扁就扁的,你當皇帝是球?
天下人又將怎麼看待儒門?自己前輩的言論都要推翻?今後還有沒有可信度了?
“百無一用是書生!”
又是一句經典,這一次更為直接,士農工商都列舉了一遍。
“農民可以耕種有產出,工匠能創造,商人可互通有無,唯有士子手不能提肩不能扛,除了嘴炮一無是處。”
這言論一出,士人直接就懵了,這不是將他們的臉麵按在地上摩擦嗎?
難道他們能說,寒窗苦讀隻為當官?
還是說那些老儒生的境遇很淒慘?
可不當官他們儒生能做什麼?
除了做食腐動物,似乎最高成就就是當教書匠。
教書匠好像也是匠人哦!
“王寧……”
孔家家主聞言吐血昏迷。
儒門的弊端被無情的揭開,王寧在傷口上撒了一把鹽,還狠狠的挼搓了幾下。
這個放棄了氣運之爭,一心跟隨天子,服務皇權的道統,今日徹底被人踹進了深淵。
數千年積攢的文骨,今日算是被打斷了。
“五穀不分,四肢不勤,除了搖頭晃腦一無是處。”
這些話一次次紮心,可儒生絲毫沒有反駁的機會,讀書人在大明太優越了,優越的這些人四肢不勤。
“孔家作為漢族儒門聖人傳承,竟然以身事賊,在前朝出來做官,簡直毫無文骨,擔不起這天下儒門的梁柱。”
王寧直接對準了孔家開乾了,隻有一句話,那就是你孔家毫無文骨,竟然事賊。
漢人要引以為恥,而非引以為榮!
王寧對準孔家可不是沒有理由的,天下儒生以孔家馬首是瞻。
雖然經曆元朝之後,孔家的影響力下降了很多,可依舊是儒生的標杆。
“孔門當自省,而非跳脫,以免辱沒孔聖人的威名。”
幾句話出,孔家直接掩麵而走。
天下士人都驚慌失措,王寧絲毫不怕得罪天下士人。
一個字乾,不服就乾!
隔空一聲就讓天下士人無顏見人,甚至農工商的人都瞧不上他們了。
尤其是百姓,已經開始傳頌小故事,講述某某某為了科舉累死妻子,拋棄兒女。
這故事一出,百姓爭相傳頌。
總算是有機會反抗士族了。
喜歡我在明末修仙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我在明末修仙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