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彆可能是海裡的浪比較大,所以生蠔也比河蚌,顯得格外的水潤、鮮甜吧!當然河蚌也很有滋味,雖然色澤騙暗,腥氣也重,但是蚌肉肥厚,若是武火爆煮,彙以豆渣,也是極美。”
在一眾小和尚的擁躉下,李浪用手裡多餘出來的銀錢,買了一些糖葫蘆、棗糕分發出去。
有的吃,有的拿,小和尚們那小小的嫉妒,也便自然就都消散了。
陽州府富庶,青陽寺的預備役小和尚們,大多數都是附近的農家子弟,如果一年內沒能入門成功,就都會返回家中,或是繼承家業,或是去學一門手藝,總也都能養家糊口。
對於這個年紀的少年來說,他們大概不會太清楚什麼前途、未來、階層這些東西,有的吃、有的玩、生存無憂,那便無礙。
看著身邊這一群稚嫩少年,李浪不由感慨,哪怕是有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個說法,但沒有經曆網絡時代的訊息汙染,激素食品的身體催熟,孩子們的質樸保質期,還是比較長一些的。
青陽寺,位於陽州府城西青陽山上。
青陽山曆史悠久,相傳上古年間聖皇龍甲氏曾在此山得仙緣,有神人傳其‘化龍術’,那神人自號青陽,故而此山便也被命名為青陽山。
大約三十年前,雲初大師與國師賭鬥,五局三勝其中就贏下了這青陽山。
至此青陽山便從道家福地,變成了佛門寺廟。
不過青陽寺名義上尊崇的祖師爺,卻不是雲初大師,而是雲初大師的師弟。
青陽山並不算多高大,至少比同知名的其它名山,要顯得矮小一些。
山中古木成林,山勢迂回,多奇洞、多清潭、多靈獸、多鳥雀,卻是得了一個‘天下繁靜’的名頭。
順著石板混著石塊一道壓平鋪成的山路,小和尚們眾星捧月似的圍著李浪先入了位於山腳下的照清門,不必繼續往山上走,右轉之後便是小和尚們居住的幾間大通鋪,這裡被稱為外院或者下院。
隻有正式入門的弟子,才能會搬離這裡,然後住到半山腰的洗心院,也就是上院。(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