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錦書乾淨如新,上麵字跡工整,一筆一劃皆十分細致,沒有一處塗抹。
這顯然是韓老祖花了心思,又是在不久前寫下的。
這裡邊短短數百字,記載了韓老祖年少懵懂時期的情竇初開,求仙問道的緣由。
等得知心上香消玉殞,喪命於妖獸之口後,鬱鬱寡歡下求道之心動搖。
直到重拾道心,為報此仇踏上修仙之路,在築基後終於大仇得報。
往後,便是很多築基散修的修行寫照了。
韓老祖曆經半生貧苦,老來結成金丹,有了定所的崎嶇經曆草草幾筆帶過。
這其中的艱辛與不易,又豈是言語可以形容。
最後創立易市島的初衷,其實也是為了祭奠年少的時候的自己。
給當年那個無依無靠,飄零半生的自己一個安身立命之所。
也是給千千萬萬,在外漂泊的散修提供一個機會,可以有一個安穩的落腳之地。
同為散修,總能在對方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陳青雲三人一字一句看完了這段自述,文字中,可以說充滿著幾分悲情和無奈。
這段自述,看得陳仙鳴心中大觸,產生了共鳴。
外界流傳韓老祖孑然一身,無牽無掛,並沒有什麼在乎之人。
所以外界有傳言,說韓老祖一心求道,不會被兒女情長,七情六欲所左右。
實則,這哪裡是啊。
人總是會被年少不可得之物困其一生。
想到這裡,陳仙鳴還是忍不住感慨。
“可歎啊,韓老祖原來是位癡情兒,隻可惜天意弄人,終究是空留遺憾。”
陳青雲和陳青煙看完時,都不約而同的想到了不久前,韓老祖離開時的那段感慨。
那一句想夢回年少時期,起初兩人還以為是韓老祖沒有活夠,想重修一世。
可以再有機會,去追逐元嬰大道,長生大道。
此刻結合起這份自述,原來原因竟然是這樣,是這樣簡單。
韓老祖的夢想——不過是想重回那個年少懵懂時期,再夢回那處山澗,再見那位心上女子一麵吧。
三人都明白了韓老祖的無奈與心酸,眼見這位故人即將坐化,隻覺得心中不是滋味。
陳仙鳴也是飽經風雨,能深刻體會到韓老祖這一路走來的不易,忍不住歎息道:“這韓老祖也是個苦命人。”
這份自述的出現,讓三人對韓老祖有了進一步了解,也暗暗心生佩服。
韓老祖願意將易市島托付給陳家,其實也就是想不留這份遺憾。
不想讓那些同病相憐的散修,像那浮萍一樣漂流四海,居無定所。
和陳仙鳴商議了一下,未來接手易市島的事宜,三人一拍即合,準備去易市島看一看。
三人抽了一個時間,選擇在第二天出發,前往易市島。
次日。
前往了易市島,等到達韓老祖的洞府時,正見三位紫府修士在撤銷了洞府外的禁製。
洞府的不遠處,還聚集著一些散修在觀望,臉上流露出苦澀,歎息,或悲傷之色。
見到陳仙鳴,陳青雲,陳青煙這三位在星海中有名的修士,其中一位紫府修士立馬躬身行禮。
“見過三位前輩。”
另外兩位紫府也都有樣學樣,暫緩手中動作,跟著一起行禮招呼。
陳仙鳴看出了此刻的情形,想到了什麼,但還是開口問了一句。
“這是作甚?”
陳青雲,陳青煙目光落在韓老祖的洞府上,也意識到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