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風帶著秋意掠過廠區,氫基還原生產線的煙囪裡不再有濃黑的煙,取而代之的是淡淡的水蒸汽——這是綠色生產最直觀的印記。周陽、周子軒和囡囡站在中央控製室的大屏幕前,看著各條生產線的數據實時跳動,像在欣賞一首用數字譜寫的交響樂。
“爺爺,您看,”囡囡指著屏幕上的綠色曲線,“這是氫基鋼材的訂單量,這個月已經突破8000噸了,比上個月又漲了20。”
周陽的目光落在“碳排放強度”那一欄:“每噸鋼的碳排放降到1.2噸了,離我們‘五年內降到1噸以下’的目標越來越近。”
周子軒補充道:“主要是光伏電站的發電量上來了,現在廠區30的用電都來自太陽能,下個月尼日利亞鋼廠的光伏電站也將投產,那邊的碳排放能比當地同行低一半。”
這時,智能鋼材車間的王主任匆匆走進來,手裡拿著一塊閃爍著微光的鋼板:“周董,周總,囡囡,我們的‘自修複智能鋼材’試驗成功了!你看,這塊鋼材被撞擊後,表麵的微裂紋在24小時內自動閉合了80。”
囡囡接過鋼板,對著光仔細看:“是納米修複劑起作用了?”
王主任點頭:“對,我們在鋼材內部植入了微膠囊,裡麵的修複劑遇到裂紋會自動釋放,就像人體的血小板止血一樣。測試顯示,修複後的鋼材強度能恢複到原來的95。”
周陽撫摸著鋼板,感慨道:“從‘會說話’到‘能自愈’,我們的鋼材越來越有‘智慧’了。王主任,趕緊申請專利,這個技術能在橋梁、高鐵軌道上大顯身手。”
智能鋼材應用示範樓的奠基
十一月初,智能鋼材應用示範樓的奠基儀式在廠區旁的空地舉行。同濟大學的教授、建築設計院的專家、當地住建部門的領導都來了,圍著模型討論得熱火朝天。
“這棟樓的梁和柱全用帶傳感器的智能鋼材,”囡囡指著模型上的紅色節點,“每個節點都能實時傳輸受力數據,中控室能根據數據調整電梯運行、空調負荷,實現真正的智能節能。”
建築設計院的總工程師點頭道:“最妙的是鋼材與5g基站的融合,我們算過,整棟樓的通信信號覆蓋比傳統基站強30,還省了60的基站建設成本。”
周陽笑著對住建部門的領導說:“這棟樓不僅是示範,更是培訓基地,我們計劃和住建局合作,定期組織建築工人來學習智能鋼材的安裝和維護,為未來的智能建築儲備人才。”
領導讚許道:“這個想法好!智能建造是未來趨勢,你們帶了個好頭,市裡會給你們爭取‘智能建築示範項目’的稱號。”
奠基儀式後,教授拉著囡囡的手說:“我們的學生還設計了‘鋼材植物’共生係統,在鋼材構件上預留種植槽,種上爬山虎之類的藤蔓植物,既能降溫節能,又能美化環境。”
囡囡眼睛一亮:“這個主意太棒了!既體現綠色理念,又能測試鋼材在植物根係環境下的耐腐蝕性,一舉兩得。”
尼日利亞鋼廠光伏電站的投產
幾乎同時,尼日利亞鋼廠的光伏電站傳來投產的消息。趙工的視頻電話裡,當地員工載歌載舞,光伏板在陽光下閃著藍光,與遠處的軋鋼廠構成一幅現代工業與清潔能源和諧共生的畫麵。
“周總,周董,”趙工的聲音帶著喜悅,“光伏電站每天能發8000度電,足夠滿足二期工程30的用電需求,每年能省100萬美元的電費!”
阿明搶過電話,興奮地說:“囡囡姐,我們還在光伏板下種了中國的紅薯,長得可好了,下個月就能收獲,到時候給你們寄點嘗嘗!”
周陽笑道:“阿明,紅薯就不用寄了,把你們的種植經驗寫成手冊,教給附近的村民,讓他們也能增收。”
趙工補充道:“我們已經和當地農業部門合作,下周就開辦種植培訓班,用鋼廠的廢水經處理後灌溉,既環保又高效。”
周子軒叮囑道:“光伏板的維護要跟上,當地沙塵大,每周都要清洗一次,我讓設備部寄幾套自動清洗設備過去。”
氫基鋼材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深度合作
十二月初,那家新能源汽車廠的采購總監親自來廠裡,簽訂了年度5萬噸的氫基鋼材供應合同。簽約儀式上,他握著周陽的手說:“你們的氫基鋼材不僅強度高,還能比傳統鋼材減輕15的重量,我們的新車續航能提高8公裡,這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可是巨大優勢。”
周陽回應道:“我們正在研發第三代氫基鋼材,目標是再減重10,同時成本再降5,明年就能送樣測試。”
采購總監眼睛一亮:“真的?那我們可以提前簽訂意向協議,共同承擔研發風險,成功後我們優先采購三年。”
周子軒立刻讓法務部準備協議:“我們還可以在你們的車身廠建一條專用的氫基鋼材剪切線,實現‘鋼廠到車間’的無縫對接,減少你們的庫存壓力。”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囡囡補充道:“我們的智能鋼材也能用於電池外殼,內置的傳感器能監測電池溫度,一旦過熱就自動報警,提高安全性。”
采購總監當場拍板:“這個我們也要測試!如果合格,明年的電池外殼也用你們的智能鋼材。”
年底的創新成果展上,軋鋼廠的展廳前人頭攢動。氫基鋼材、自修複智能鋼材、光伏鋼鐵融合係統……一件件展品講述著傳統工業的創新故事。
一個年輕的參觀者指著自修複鋼材問囡囡:“這鋼材真的能自己修複裂紋?太神奇了!”
囡囡笑著演示:“你看,這是顯微鏡下的裂紋修複過程,就像給鋼材裝了‘創可貼’,以後橋梁、建築的維護成本能大大降低。”
周陽看著年輕人眼裡的好奇與驚歎,對周子軒說:“這就是我們奮鬥的意義——讓鋼鐵不再是冰冷的金屬,而是有溫度、有智慧的夥伴。”
周子軒點頭道:“明年,我們還要啟動‘鋼鐵+儲能’項目,用氫基鋼材製作儲氫罐,結合光伏電站,打造‘綠電綠氫綠鋼’的循環體係。”
新年的鐘聲敲響時,軋鋼廠的中控室裡依然燈火通明。周陽、周子軒和囡囡看著屏幕上不斷刷新的年度數據:氫基鋼材銷量突破10萬噸,智能鋼材應用項目達20個,尼日利亞鋼廠實現盈利,全年碳排放強度降至1.1噸噸鋼……
“爸,爺爺,”囡囡舉起茶杯,“敬我們的鋼鐵,敬我們的團隊,更敬那些敢於改變的勇氣!”
周陽和周子軒舉杯相碰,茶杯的碰撞聲與遠處軋機的轟鳴聲交織在一起,像一首跨越百年的讚歌。
“新的一年,”周陽的聲音沉穩而有力,“我們要讓氫基鋼材走進更多汽車廠,讓智能鋼材架起更多大橋,讓尼日利亞的光伏板照亮更多非洲村莊。記住,軋鋼廠的舞台,從來不止於鋼鐵本身。”
新年剛過,軋鋼廠的會議室裡就熱鬨起來。周陽、周子軒、囡囡圍坐在長桌旁,麵前攤著新一年的項目清單,各部門負責人也陸續到齊,手裡都拿著厚厚的彙報材料。
“人都到齊了,咱們開門見山,”周陽清了清嗓子,目光掃過眾人,“去年的成績不錯,但今年的任務更重。先說說‘鋼鐵+儲能’項目,子軒,你們和儲能團隊對接得怎麼樣?”
周子軒翻開筆記本:“已經和中科院儲能所談了三次,初步確定用氫基鋼材製作儲氫罐內膽,他們提供儲氫膜技術。王教授說,我們的鋼材純度夠高,氫脆率能控製在3以下,比他們現在用的不鏽鋼罐還低2個百分點。”
儲能部張工補充道:“周總,就是成型工藝有點難,儲氫罐需要整體衝壓,咱們現有的設備壓力不夠,得新上一台3000噸的液壓機,預算大概1200萬。”
設備部劉部長立刻接話:“我谘詢過廠家,3000噸的液壓機有現貨,三個月就能安裝調試完。就是車間得擴建200平米,基建部能不能跟上?”
基建部趙主任點頭:“沒問題,過完正月十五就動工,保證不耽誤設備安裝。不過地麵得做加固,3000噸的設備,地基承載力得達到每平米50噸。”
周陽敲了敲桌子:“資金和場地都沒問題,這個項目是今年的重中之重,必須在三季度前出樣品。囡囡,智能鋼材那邊有什麼新動向?”
囡囡翻開平板:“爺爺,中鐵大橋局的跨海大橋用了我們5000噸智能鋼材,上周他們反饋,傳感器的數據傳輸穩定性達到99.8,比預期還好。現在又有三家大橋項目來詢價,想在今年開工的項目裡用。”
技術部李工插話:“囡囡姐,他們想要更小型的傳感器,現在的直徑3毫米,有些細鋼筋裝不下。我們能不能把傳感器做到2毫米?”
囡囡點頭:“我已經聯係廠商了,他們說可以做,但芯片得換成進口的,成本會增加8。我在想,要不要我們自己研發芯片?”
研發部王博士接話:“我們團隊有個電子專業的博士,說可以試試。如果能自研芯片,成本至少降30,就是需要半年時間。”
周陽沉吟道:“自研!半年時間等得起,不能一直被國外卡脖子。王博士,給你們團隊配兩個硬件工程師,需要什麼設備儘管提。”
尼日利亞鋼廠的視頻電話突然打了進來,趙工的臉出現在屏幕上,背景是正在卸貨的光伏板。“周總,周董,囡囡,”趙工的聲音帶著喘息,“我們的光伏電站擴容項目開始卸貨了,新增的5000塊板,能讓發電量翻一倍!”
阿明湊到鏡頭前:“周董,我們用光伏電電解水製氫,試生產了100立方米氫氣,純度99.9,用來軋鋼的話,成本比買綠氫低40!”
周陽眼睛一亮:“太好了!阿明,你們這是把‘綠電綠氫綠鋼’的循環走通了。趙工,趕緊申請專利,這套技術在非洲肯定大受歡迎。”
趙工連連點頭:“已經在弄了!還有個事,當地的汽車廠想讓我們供應鍍鋅板,量不小,每月2000噸,但要求鋅層厚度誤差控製在±1微米,我們的設備能做到嗎?”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生產部王經理立刻說:“能!我們去年新上的塗層測厚儀,精度能到±0.5微米,讓技術員遠程調一下參數就行。趙工,需要的話我派張技師過去指導一周。”
趙工笑道:“太需要了!張技師的‘火眼金睛’在這邊名氣大著呢,當地工人都叫他‘鋼鐵醫生’。”
掛了電話,周陽轉向市場部:“張經理,國內的新能源汽車廠訂單得穩住,聽說有競爭對手在降價搶客戶?”
張經理麵露憂色:“是啊,有家鋼廠把氫基鋼材的價格壓到了每噸比我們低200塊。不過他們的純度隻有99.5,我們的是99.8,很多高端客戶還是認我們的。”
周子軒說道:“不能光靠純度,得加服務。張經理,和客戶談的時候提一下,我們可以免費提供鋼材的焊接工藝指導,再送一套無損檢測設備的使用權,算下來比降價劃算。”
囡囡補充:“我讓技術部做了份‘氫基鋼材應用手冊’,裡麵有和各種零部件的匹配參數,給客戶送過去,幫他們少走彎路。”
張經理鬆了口氣:“這主意好!我下午就去拜訪比亞迪,把手冊和服務方案帶上,爭取把明年的訂單量再提一提。”
研發部的李工突然舉手:“周董,氫基還原爐的加熱元件有點問題,用了三個月就老化了,廠家說我們的溫度波動太大,不保修。”
設備部劉部長皺眉:“不可能啊,我們的溫控精度是±1c,符合廠家標準。是不是他們的元件質量不行?”
李工搖頭:“我拆下來看了,是材質問題,耐高溫性能不夠。要不我們換家國產廠商?有家株洲的企業說他們的矽鉬棒能在1800c下用半年。”
周陽點頭:“換!先買100根試試,好用的話就全麵替換,順便把國產元件的測試數據整理出來,幫他們推廣推廣。”
中午休息時,囡囡的手機響了,是同濟大學的教授。“囡囡啊,智能示範樓的設計出了點小問題,”教授的聲音有些焦急,“鋼材傳感器和混凝土的兼容性不太好,水泥裡的堿性物質可能會腐蝕線路。”
囡囡立刻道:“教授彆急,我們上周剛研發出一種耐堿塗層,把線路裹上就能解決。我下午就讓人送樣品過去,你們測試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