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內的局勢緩緩趨於平穩,河北的爭端卻愈演愈烈。
那公孫瓚以雷霆手段拿下青州,又得堂弟公孫範這個新任渤海太守領兵支援,聲勢浩大,聲鎮河北。
一旬之間,公孫瓚權傾三州他任命嚴綱擔任冀州刺史,田楷出任青州刺史,單經則被委以兗州刺史之職。此外,他還重設各地的郡守與縣令。
那些曾經遭受過袁紹強取豪奪、利益受損的地方豪強們,見公孫瓚的雷霆威勢力壓袁紹,好似嗅到腥味的貓。
對他們來說。這可能是一個機會,可以借助公孫瓚的力量重新拿回自己的利益。這些豪強們開始在暗中默默地支持起公孫瓚,希望他能夠與袁紹抗衡,甚至取代袁紹成為新的霸主。
公孫瓚也不負所望,五萬步卒,一萬精銳騎兵!
兵鋒所致,摧枯拉朽。
一時間,冀州北部等與幽州接壤的郡縣望風而降,紛紛大開城門倒向公孫瓚。
公孫瓚一路勢如破竹,鋒芒畢露。
直到袁紹親領大軍來到,才止住公孫瓚攻無不克的勢頭。
雙方對峙於廣宗縣之南二十裡的界橋。
公孫瓚率領三萬精銳士兵列陣,氣勢如虹,其中一萬名騎兵位於中央,充當先鋒部隊,負責發起衝鋒。
而兩翼則緊跟著數萬名步兵,形成了強大的攻擊陣勢。這三萬精兵猶如屠刀一般,展現出無與倫比的淩厲攻勢。
麵對來勢洶洶的公孫瓚大軍,袁紹派出大將麴義出戰。
麴義手中有八百先登武士,精銳非常,皆是手持長戟、大盾,專門針對騎兵衝陣。
他們手持堅固的盾牌,架上長戟,嚴陣以待。
公孫瓚眼見對方兵力稀少,心中不禁湧起輕敵之意,他當機立斷地下令讓自己的騎兵部隊全力突擊,企圖一舉衝破敵軍防線。
以前公孫瓚打得都是邊境鮮卑、黃巾叛軍,都是一力降十會,先讓騎兵一陣衝擊,再由步卒結陣殺戮,無往不勝。
然而,就在公孫瓚的騎兵們如往日一般,衝鋒向前的時候,麴義的盾牌陣中突然響起一連串清脆的機括聲。
隨後,萬箭齊發。
這些箭矢如同雨點般傾瀉而下,在騎兵驚恐的目光中,精準無誤地射中了衝鋒中的騎兵。
身經百戰的白馬義從完全沒有預料到會有這樣的埋伏,毫無防備之下紛紛被箭矢射中倒地。
誰能想到,那八百名盾牌兵的背後竟然還隱藏著千名弩兵!
他們人手三個個上了弦的弓弩,趁著騎兵未至身前,瞬間動用強弩攻擊,瞬間將公孫瓚的騎兵隊伍打得七零八落。
隻見前方的戰馬紛紛倒地,揚起陣陣塵土,而後方的騎兵根本來不及躲閃,相互之間發生了嚴重的踩踏。
一時間,人仰馬翻,原本氣勢磅礴的騎兵衝鋒陷入了混亂之中。
在遠處觀戰的袁紹見狀,狠狠一拍車轅,連連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