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中的路麵坎坎坷坷,坑窪不平,且越往裡走,洞內越發潮濕。
但洞壁觸摸起來卻溫潤光滑,像是被人為打磨過一樣。
楊崇武將火把湊近一看,這才發現四周的洞壁竟然全部都是色彩豔麗的神農雞血玉石!
這恍若夢境一般的遭遇讓見多識廣的楊崇武也感到神奇無比,愈發感覺到了這神農架螺圈套內陰峪河大峽穀的神秘。
又在洞內向下摸索了一段後,洞穴內竟然隱隱透出一絲光亮!
楊崇武一行大喜,以為他們找到了洞穴的出口,趕緊深一腳淺一腳地跑過去一探究竟。
誰知道,那隻是一個天窗。
也就是洞穴在此處拐彎時,洞壁太薄,經年累月風雨的腐蝕,使得這塊洞壁的石塊完全脫落,露出與外界相通的一尺多長五六寸寬的口子,陽光透過那個口子射進洞來。
楊崇武蹲下身來,將自己的臉湊近那個洞口向外望去,才發現這個洞口依然還在懸崖的中部,洞口絕壁的下方正是剛剛發過洪水依然咆哮的陰峪河,而昨晚他們遇險的地方卻被甩在了身後,看不見了。
這一束看似微不足道的陽光,卻讓洞子的下方有了一絲微光,不用火把就可以隱隱約約判斷出下行的路線,而洞內的水聲也越來越清晰。
楊崇武經此判斷,腳下這個山洞確實是通往陰峪河的下遊的,按照早先的摸索,這個洞或許就是他們這群人逃出陰峪河大峽穀的唯一路徑了。
行到這裡,他將隨行的幾個人分為兩撥,一撥人繼續往下探索,一撥人沿原路返回,將峽穀底部仍然還在等待消息的兄弟們安全地帶到此處。
楊崇武則親自帶著兩個兄弟繼續往下探索。其他幾個人回到洞口,又從山上砍得許多柔韌的藤條,沿崖壁一路打結懸掛下去,這才招呼焦急地守候在原處的眾人準備妥當後,抓住他們事先綁好的藤條,相互協助,一個一個安全地抵達了山崖上端的洞口。
這一次,大家準備了更多的火把,王大牙安排大家每隔七八個人點著一支火把,小心翼翼地依次進得山洞。
而此時,楊崇武和其他兩個兄弟卻在洞底的大廳裡感慨萬千。
他們怎麼都沒有想到,在這峽穀一側的山體裡,竟然隱藏著這樣一個比皇宮還要奢華的洞廳!
半山腰裡那一尺見方的山洞就像是這個洞廳的一扇天窗!
因為這整個洞廳的內壁幾乎全部都是細膩光滑色彩各異的玉石,以至於從那個小洞裡麵射進來的光直接照在鏡子一般光滑的玉石洞壁上,經過無數次複雜而巧妙地反射和折射,竟然在整個洞廳裡形成了色彩斑斕的光線,照亮了整個洞廳!
他們剛熄掉火把時,就感覺到洞中有光,但不是很明亮,相互之間隻能看到一個黑影。
等他們慢慢適應了洞中的環境後,才發現這洞中的光線竟然就像天剛蒙蒙亮時那種強度,他們竟然能夠看清楚對方的臉,自然也能夠看清楚洞中的地麵情況!
幾個兄弟開心地就想大喊幾聲,但楊崇武製止住了他們,說,這洞中的情況至今尚不明白,不可大聲喧嘩,更不得肆意妄為!我們稍作休息後,還得繼續勘察!
為了安全起見,三人並未分開行動,而是一起慢慢探索。
他們發現,這個洞廳高約一百多米,上方是一個巨大的穹頂,整個洞廳至少可以容納五六百人,從上到下都是華麗無比的玉石,就連腳下踩著的石頭和砂礫,還有洞廳四周一圈粗細高矮不一的石柱子,也都是玉石材質!就像是有人專門用玉質塗層為整個洞廳刷了一遍一樣。
當他們從洞廳這一邊快走到另一邊時,他們都聽見了潺潺的水聲!
這水聲他們在剛進洞不久就聽見過,而此刻,他們聽得更加清楚。
幾個人加快腳步向前走了不到五十米,隻見前方一條河流正緩緩地從洞底流過,那水聲正是河流中的浪花擊打在岸邊的聲音。
湊近一看,這河流中的水竟然完全不受外界陰峪河的影響,河水清澈見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