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內爾很快見到了英軍的指揮官凱勒中校,一個胡子拉碴無比邋遢的中年軍官,當然同樣的形容給他自己也合適極了。
他們互相敬禮並簡短地介紹過自己後,凱勒中校搶先開口用法語詢問“這是哪?”
“我也想問,長官。”
“我有四十來個人,三十條槍,有一挺機槍,你呢?”
“9個人,兩把德製衝鋒槍,7把德製卡賓槍,還有一把隻剩7發子彈的法製手槍。還有四條船。”
“你們國防部都直接給特種部隊發德製武器嗎?”
德內爾不得不再度作出解釋,所謂的戴澤南戰鬥群隻是用來唬德國人的幌子,實際上他們根本不是什麼特種部隊,隻是和凱勒中校一行人一樣的散兵遊勇。無論是武器還是子彈,都是從德國人那裡繳獲的。
“那不是更他媽的牛逼了?!”
“我的部下們的確是一等一的法國勇士。”德內爾毫不謙虛地為部下們收下了凱勒中校的誇讚,卻又謙虛地將自己排除在外。
真是個有趣的人,凱勒心想道。
時間緊迫,他們也沒時間再寒暄了,簡單商討了一下當前的局勢,兩人便決定立刻向北走。由於凱勒突圍的時候沒有帶擔架,已經有數個傷員因失血過多而體力不支,他們就直接坐德內爾帶來的船隻,由沒有武器的士兵劃著,慢慢沿海岸線向敦刻爾克走。
一直到拂曉,一座濱海港口城市的輪廓才終於出現在眾人麵前。那座城市的煉油廠和儲油罐還在燃燒,升起的黑煙遮天蔽日。一個農夫告訴他們,那就是敦刻爾克。走在德內爾身邊的艾維爾斯低聲嘀咕出一個詞“敦刻爾克。”
“是啊,敦刻爾克。”德內爾也感慨萬分。
這天是1940年5月27日。
數萬軍隊麋集在這座法國北部的港口城市裡,使得這座稱不上很大的城市擁擠不堪,凱勒和德內爾兩人一直帶隊沿著海岸線走,保護船隻免受德國人的襲擊和自己人的覬覦。在船隻方麵,德內爾一直非常頑固“這些船隻都是法國人民的財產,也是法國軍隊征用的,因此沒有法國將領的批準,恕我不能將他們交給我們的盟友支配。”
“理解。”凱勒中校也不好說什麼,畢竟德內爾他們還願意暫且將船隻給英國傷員使用不是?
他們進城之後第一件事就是找上級部門,可是該去哪裡找呢?
敦刻爾克城中英軍和法軍的秩序還算井然,但比利時軍人就像沒人指揮一般在城裡橫衝直撞。凱勒倒還好,他找到了負責組織撤退的英國海務大臣第一參謀長威廉·坦南特上校,就此搞定了回國的事宜。而德內爾則一直試圖尋找法國部隊,但費了好大勁,才發現他自己搞不好就是當前城中級彆最高的法軍軍官之一。
“第七軍團呢?第一軍團呢?”德內爾感到有些錯愕,按照他的猜測,法軍主力部隊早就應該到敦刻爾克組建防禦陣地,同時準備撤退了。
“第七軍團不清楚,長官。”一個第四步兵師的負傷中尉回答道,“但是我們第一軍團的主力大概正向裡爾進發。”
“索姆河方向打通了?”
“應該沒有,我並不清楚,長官。”
德內爾完全想錯了,撤退?不要說行動,甚至不要說計劃,總參謀部現在連將第一集團軍群的部隊從敦刻爾克撤退的決心都沒下!
“英國人向我提出了一個建議,弗朗索瓦閣下,英國的外長要求我們將整個第一軍團和第七軍團撤往敦刻爾克方向,然後通過港口撤往英國,在英國重整,隨後再返回法國。您從海軍的角度來看,這個行動可行嗎?”
在魏剛問出這個問題的時候,達爾朗便想,從這位總司令臉上的表情就能看出,他根本不相信這個計劃。不過說實話,即使達爾朗自己也不覺得從敦刻爾克及其周邊的數個港口撤出近四十萬大軍符合常識。
出於嚴謹,他還是仔細進行了一番思考,直到麵前的魏剛上將似乎有些不耐煩了,他才給出了自己的看法“單純從海軍艦隊的方麵來說,我不認為這個計劃具備可行性,英國一定會動用民船,不過即使如此,我估計總共能撤出的軍隊也就在三四萬左右,至多不會超過五萬。”
魏剛一句話都沒有說,點點頭就算是告彆,徑自腳步匆匆地穿過波旁宮的走廊,其矯健的身姿令達爾朗不由得為之讚歎“真希望我七十多歲的時候也有這麼一副好身板。”
“您會的,將軍。”
“嗬。”麵對秘書的恭維,達爾朗不以為然地擺擺手,“先活到那個時候再說吧!”
得到達爾朗答複的魏剛一返回指揮部,便下令普利烏將軍指揮的第一軍團(原第一軍團司令官布朗夏爾將軍接替因車禍殉國的比約特上將,擔任第一集團軍群的司令官,第一軍團由普利烏將軍指揮)的主力部隊立刻南下,防守裡爾。
“……總參謀部決議依托敦刻爾克建立環形工事,以待時機進行反攻。鑒於盟軍於彼處現有兵力近四十萬,單純防守敦刻爾克兵力無法展開……總參謀部由是命令,第一軍團南下搶占裡爾,為下一步之防禦做好準備。”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於是整個第一軍團除了第三軍以外的所有部隊,便集體轉向南方,順利地搶占了法國北部重鎮裡爾,隨後掘壕挖溝,疏散民眾,準備迎接德軍的攻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