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啊!”
聽完之後,朱元璋心生喜色。
不管真情實意,還是為了做樣子,燕王府都作出了榜樣,各方各麵都做的相當不錯,讓百姓獲得了真正的實惠。
“瞧瞧你們這幫人,跟朕孫女、孫女婿的做法都比之不如,差之甚遠!!”
朱元璋指著奉天殿下麵所有的官員直接一頓罵,罵的這些人抬不起頭來。
朱元璋笑著看向朱棣,道“朱棣。”
朱棣急忙起身拱手“兒臣在。”
朱元璋道“這段時間,你一直在應天府,北平之事,你可知曉?可是你授意的?”
朱棣急忙否決道“兒臣不知,這來回車馬都要半月之久,這災民突然逃荒也是近日發生,兒臣也是方才聽譚淵才得知此事。”
朱元璋微微頷首,覺得應該是如此。
略為一想,就知道該是徐妙雲那丫頭的主意。
當初給老四謀親家的時候,徐妙雲那丫頭知書達理,心地善良,朱元璋是一眼就看上了。
他親自叫來徐達,說要給徐達賞賜一門婚事,徐達聽說是朱棣後,頭搖的跟撥浪鼓一樣。
那時候的朱棣十分頑皮,在大學堂常常搗蛋,四處亂跑,惡名遠播,徐達當然是不肯的。
未來給老四說上這個媳婦兒,朱元璋還特意讓馬皇後親自下廚,給徐達做最愛吃的燒鵝,好說歹說,才讓徐達這老家夥答應這門親事。
這門親事成後,朱元璋算是肉眼可見的看到,朱棣逐漸變得沉穩起來,應當都是徐妙雲那丫頭的緣故。
老四啊老四,現在看來,唯有你家是最和睦的。
老二朱樉迷戀一個北元郡主魂不守舍。
老三的家庭關係也不和睦。
唯有徐妙雲端莊舒婉,又足智多謀,之間的感情也好,生的三個兒子,現在看來也是兄弟友恭。
現在又找了一個好女婿。這段時間跟孫兒朱高熾等人閒聊,也能感受到他們對李逍這個女婿的關係極好。
正所謂家和萬事興。
朱棣在封地所作,風調雨順,百姓安居樂業,家中又和睦。
朱元璋心中其實真的有些將皇位傳給朱棣這個兒子。
笑了笑道“不錯,朱棣你在北平治理的當,才能使得北平上下官員齊心,賑災之事,值得其他各地效仿,學習,身為大明官員,就當為百姓謀福祉。”
朱棣拱手“父皇過譽,這不過是兒臣的分內之事。”
朱元璋微微頷首,隨後看向紀綱、譚淵二人道“你們二人,將此事整理出一份奏疏,誰有功,誰有過,都要給朕記得清清楚楚,有功要賞,有過要罰,一個都逃不掉,知道嗎?”
說完他的目光掃視一眾官員,令人膽戰心驚。
這眼光,太熟悉了,文武百官都明白每次有這眼神出來,怕就是要死一群人。
在大明洪武時期,特彆是中後期當官,的確不是個容易的差事,每天都要勾心鬥角的,防止自己出了差池。
因為你說不定上午上朝,下午就回不來了。
不少官員早上上朝的時候,都要跟菩薩拜一拜。
讓菩薩保佑平安,若是晚上回家,一家人都要慶祝一番,因為又多活了一天。
不少人小心臟受不了想要辭官,但當官不是工作,是辭不了的,你說來就來,想走還能走?
全國各地當地衙門許多官員,都被砍了腦袋,職位都空缺了,那就一人頂多個職位。
有的官員還一邊戴上了腳銬,一邊處理當地政務
不過這兩年收斂了一些,因為朱元璋將大部分的政務都交給了太子朱標,太子朱標仁厚,不會動不動就砍人腦袋。
但隨著朱標離去,文武百官又開始意識到,這個皇帝似乎,又回來了
“臣,領命。”譚淵、紀綱拱手。
“有事繼奏,無事退朝。”太監高呼。
此時,藍玉使了使眼色。
又一名言官站了出來,拱手道“臣還有事要奏!”
朱元璋揉了揉太陽穴,“說。”
這名言官道“臣要彈劾燕王朱棣以及儀賓李逍,燕王乃戍邊藩王,掌握重兵,是為大明抵禦北元的第一道防線。
此乃國之根基,北元覬覦中原地之心未死,那邊一日不可懈怠。
無論何時,軍防之事,都是頭等一的大事。
無論何時,與其相比都沒有此事重要!
據臣所知,此次的確北平賑災有功,但動用的卻是邊防十五萬將士的軍糧。
百姓固然可憐,可若是邊防出了問題,那所死的百姓,何止三千?三萬、十萬都有可能!
臣彈劾燕王府儀賓李逍分不清孰輕孰重,動用軍糧賑災,其心可誅,置邊疆將士於不顧,將邊防事務當做兒戲,當治擾軍務之罪!
臣彈劾燕王朱棣關鍵無方,一介儀賓卻給與諾大權柄,讓他有指揮軍隊的權利,這已經是壞了規矩。
還有,據臣所知,那北平的郡王府被改為李府,李逍在李府稱為家主,壓郡主一頭,這是顧皇家顏麵於不顧,也當治罪!”
此言一出。
滿朝文武心中大驚,這藍玉是憋了個大招啊。
兩條罪名,說起來都是大罪。
小小儀賓居然能指揮軍隊賑災,這就讓人遐想非非,更是讓將郡主府改為李府,這天下是朱姓,姓李的壓朱姓一頭
要知道,李姓曆朝曆代也是出了皇帝的,深入人心的就有盛唐時期的李淵、李世民等李姓,更是有大成、西涼、涼、吳、魏、唐、楚、後唐、南唐李姓都有建立政權
朱元璋其實通過錦衣衛知道了,當時的確有些不悅,不過他還是轉頭看向朱棣,明知故問道“朱棣,可有此事?”
朱棣早就知道,藍玉會拿此事大做文章,他早有準備。
拱手道“父皇,確有此事。”
此言一出,
滿堂都有些喧嘩起來。
“小小儀賓李逍,居然壓了郡主一頭,這簡直匪夷所思。”
“哪怕是駙馬,也沒有如此權柄,燕王放任不管,必成大禍。”
“彆的姓氏也就罷了,李姓可不是一般的姓氏。”
“是啊,李姓那可是出了許多皇帝的,燕王這點警覺性都沒有這真的是傳言沉穩謹慎的燕王麼?”
“這李逍聽說極有才能,手下人員眾多,在北平之地風生水起,李府逐漸壯大,可我好像記得,這李逍隻是個農戶吧?”
“你說一個農戶,怎麼可能有如此才能,此人該不會是李世民的後代吧?”
“哎,你這麼一說,及其可能,若真是李世民的後代,那可是不得了,這是禍端,天大的禍端,大明有此人在,不穩,不安穩呐!”
“我的天我說這李逍怎麼如此有才能,這麼一說倒是真有可能,想象令人後怕,後怕”
“你說這燕王會不會早已知曉,隻不過是暗中培養一股勢力,一股屬於他的勢力”
特彆是藍玉哪一方,特意放大聲音討論紛紛。
這群人是越說越嚴重,拿著李府的事情大作文章,肆意抹黑,甚至李逍說成了李世民的後代,在大明是個大禍端。
而朱棣,就是包庇,放縱這個禍端的罪魁禍首。
就差沒說朱棣造反,要帶著李世民的後代謀反了
“荒謬!荒謬至極!”
朱棣早有準備,臉色一冷,大聲道“說李逍是李世民後代的,都是居心叵測之徒!唐朝相隔明朝幾百年了,居然拿這個說事情!”
朱棣目光狠狠的瞪著那群人,怒目道“一群廢物,退一萬步說,就算李世民後代當真在此,以我朱家的大度,難道不能容之?害怕顛覆明朝,更是可笑至極,我大明泱泱大國,國強民盛,二十六路藩王坐鎮各地,聖上坐擁天下,還會怕一個李世民的後代之人嗎?笑話,懦弱,毫無心氣!”
聽完這些,朱元璋眼睛微微一亮,這話簡直是說到了他的心坎去了。
朕推翻大元,建立明朝,乃千古帝王,將來必備後世傳頌,本就不比唐宗宋祖差之!老四說的在理。
此時,朱棣已經激動的揮手,道“父皇,此乃汙蔑,李逍的族譜早就上交宗人府,父皇差人一查便知,祖上十幾代,都是普通的農戶。”
“來人,將李逍族譜拿來。”
朱元璋立刻吩咐。
“是。”太監領到命令,立刻朝著宗人府走去。
朱棣早就知道藍玉要用這種方式彈劾他。
若是提前不知曉那還真是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可夜不歸已經在北平運作起來,那麼許多事情,就逃不過自己的耳朵。
今日,他早已經準備的十分充分。
朱元璋微微頷首,他又看向朱棣“族譜的事情暫且不論,李世民後代之事,無稽之談,跟彆提就算是,那又如何?可李府之事,又如何解釋?”
“請父皇看!”
朱棣拿出一物,展示在眾人麵前,大聲道“父皇看此物,一切都明白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