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後,李逍有些驚訝,想不到事情這麼快出現了。
李逍道“實不相瞞,那加征礦稅的事情是本公提出來的,若是你出來阻攔,大概會讓聖上動怒。太子殿下現在一心想要出征,籌集軍費的事情迫在眉睫,不可能讓步。”
聽完後,楊士奇一臉苦澀道“哎,可此事我不得不做,不做,以後在官場上怕是寸步難行啊,國公可有法子幫幫下官?”
其實李逍也沒有什麼太大的辦法,他雖然現在被封為國公,但不結黨,也不與朝堂上的官員認識,這是李逍能讓朱元璋信任的緣故,他的靠山不多,但很大,分彆是聖上和太子。
俗話說,閻王好過,小鬼難纏。
楊士奇若是在官場上被穿小鞋,他也沒招。
而且自己過不了多久,就要離開京城了。
一個不在京城的國公,就那差不多跟那個在鳳陽的信國公湯和一樣,麵子值不了幾個錢。
楊士奇歎息道“哎,這京城也太難混了,我這個窮官根本過不下去”
這就是寒門學子的悲哀。
李逍想了想,道“這樣,我想辦法,將你調去北平幫本公做事如何?”
楊士奇眼睛一亮,“那可太好不過了,下官還是願意當一個小小的知縣,就滿足了。”
眼下的楊士奇還有老母要養,他覺得自己在京城不貪汙受賄的話,怕是連母親都養不起。
“那行,就這樣說吧,你先回去,我想想辦法。”
李逍如此開口,楊士奇感謝的鞠了鞠躬,退了出去。
“好官難當啊。”
李逍也是略顯感慨。
回到房間,朱凝雲已經睡著了,李逍輕輕上了床,貼著她很快也進入了夢鄉
翌日一大早,
李逍便穿著朝服,跟著朱高煦一塊上朝去了。
官員們按照官職高低依次入殿,李逍和朱高煦身份高貴,自然是第一批走進去的,也是站在最前方。
“參見太子殿下,太子千歲千歲千千歲!”
朝堂之上,文武百官覲見後,左右而立。
龍椅上是空的,朱棣坐在一旁的小椅子上。
看著那個空空如也的龍椅,李逍心道,我那好大哥黃八的日子是好過了,就是苦了嶽父大人,現在眼眶還有些發黑呢。
朱棣也看向了李逍,微微一笑,表示你小子來了啊。
朱高煦也感受到朱棣的目光,隨後發現,居然是看向姐夫
難受,想哭
父親啊,愛不會消失,但會轉移,對嗎
“有事起奏,無事退朝!”
隨著太監一聲高呼。
早朝開始進行著,各官員彙報事情。
早朝過了一半,朱棣見沒人開口說話,便開口道
“各位愛卿,北元亂黨覬覦我中原之心不死,幾月前,孤還是燕王之時,僅僅離開幾月,北元就有賊子敢膽犯邊疆,孤決定,召集兵馬,親自出征北元,各位卿家以為如何?”
話音落下,就有無數官員出來勸諫。
“殿下,萬萬不可啊,殿下乃是當今太子,又擔任監國之重任,肩負江山社稷,豈可親自出征。”
“沒錯啊殿下,身體為重,還需殿下主持朝政。”
“殿下真龍之孫,身份尊貴,切不可以身犯險。”
“如今國家剛定,不可大興戰事,應與民更始,休養生息才是啊。”
不少官員都出來勸解,皇帝禦駕親征這種事情,曆朝曆代幾乎沒有,千金之身坐不垂堂,哪有皇帝出征的?
李逍垂手而立,看著眼前這一幕,看來朱棣正統上位有好也有壞,好處就是不會被被人罵竊國之賊了。
壞處就是這幫官員根本也不怎麼怕朱棣。
當然,李逍覺得,還是利大於弊的。
朝堂之上,官員們吵吵嚷嚷,覺得此事萬不可行,還有官員提出了如今國庫並不富裕,不該去打仗,而是該用於民生。
“夠了!”
朱棣畢竟是朱棣,雖然不是打進京城,但那天刀斬藍玉的事情還是曆曆在目的,臉色冷了下來,一聲嗬斥,讓所有人噤若寒蟬。
“此事孤意已決,不是跟你們商量,這是跟你們知會一聲。”
朱棣一拍椅子,喝到“你們照辦就好,孤即將草擬聖旨,兵部、戶部、工部,一起給孤一個方案。即便孤出征,還有太孫監國,不會耽誤國家大事。”
誰都阻擋不了,朱棣想要掃蕩北元之心。
而且現在國家有了李逍那畝產六千斤紅薯作物正在培育,百姓們也能寬裕很多,過不了多久,就會富裕一些,這一仗,朱棣非打不可。
“殿下,萬萬不可,國庫經不起折騰,這樣下去,隻會讓國庫空虛啊。”一名戶部給事中勸諫道。
“孤正要說此事。”
見有人說起話頭,朱棣就將話接了過去,道“孤打算加征稅收,用於軍費開支。這稅收自然不能從百姓手中拿,孤打算加征鐵礦、銅礦稅,眾卿以為如何?”
話音落下,整個大殿安靜無聲。
這才是今天的重頭戲。
李逍昨天的一番話,讓朱元璋有些重視這個問題來。
這科舉入仕的官員,是不是在為他們背後的士族維護利益。
這些寒門學士,是不是真的被如李逍所說,被這些士族給裹挾了,今日就能看得個真切。
李逍靜靜看著,果不其然,過了一會,炮灰就出現了。
先是走出一名七品言官,跪地道
“開礦加稅,是與民爭利,老百姓會認為這是搜刮民脂民膏,有損殿下聖德,務必三思。”
這七品言官又說了許多文縐縐的話,大道理一套一套的。
緊接著,楊士奇也拱了拱手出來,開始勸諫。
立馬又出現了幾名小官,紛紛用大義勸阻。
大殿變得十分安靜。
畢竟大部分文官也不希望打仗,一打仗,武官們得了軍功,又是封侯又是封爵的,到時候又壓了他們一頭。
因此,沒人出來反對。
坐在椅子上的朱棣微微一愣,沒想到還真如李逍所說,出來勸諫的都是這些剛入朝的寒門學士,第一個當出頭鳥。
若是朱棣不知曉這個情況,恐怕當即就要暴跳如雷了。
不過做戲做全套,朱棣還是大發雷霆,將這些人罵了一頓,威脅要革他們的職。
緊接著,兵部部侍郎王暹、禮部右侍郎陳思道、戶部左侍郎楊靖等一批官員走了出來應和。
“殿下,息怒,楊士奇等人剛入朝,不懂其中的道理,北伐剿滅北元是大事,不可輕視。不過他們也說得不無道理,輕易加稅,惹來怨聲載道,百姓訴苦不堪,還需再三斟酌”
這些人也是有理有據的說了一大堆道理,總之結果就是加稅不可取,望殿下三思而後行。
最後,朱棣說了半天,下麵都是反對的話,這場早朝弄得不歡而散,草草收場。
退了朝,回了養心殿。
朱元璋坐在搖椅上搖啊搖,搖啊搖。
看到老四一臉苦逼的走了回來,哈哈一笑道“老四,怎麼,皇帝這活兒不好乾吧?”
朱棣氣憤填膺道“可惡,果然如李逍所說,寒門學士被人利用,朝堂上有一張無形的網,那些出來的官員,他們雖然沒有結黨營私,也沒有貪腐的情況,但他們心中默許,率先是維護自家士族的利益。”
古代的士族是非常大的,往往一個大族群可以延伸到一兩千人,有做官的,有做買賣的,有當地主的也許他們之間的親戚關係並不親,有的甚至是很遠方的親戚,但是因為利益糾葛在一起,能量十分巨大。
朱元璋笑了笑道“咱已經知道此事了。”
朱棣氣憤道“父皇,兒臣已經知道父皇為什麼要殺這麼多官員了他們的確該殺!”
朱元璋笑道“殺人是解決不了問題的,你得權衡,這點你就不如你大哥,他總能兵不血刃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此時的朱元璋已經開始教導朱棣當皇帝的能力。
“權衡”
朱棣似乎有些明白了。
朱元璋笑道“沒錯,你剛上位,以前你在北平勢大,可在京城根基太弱,沒有為你辦事的人,你要慢慢提拔一些為你所用的人才行。當然,也不能讓他們恃寵而驕,需要再放縱一批人,與之對立。”
這些,都是朱元璋多年來琢磨出來的經驗。
“原來當皇帝也需要提拔自己的人”
這一刻,朱棣瞬間明白,“兒臣似乎懂了”
朱棣一直是武將,一直打仗,對這些朝堂的權衡,還真的差了許多,得慢慢有個適應過程。
他看向了李逍,想到李逍曾經給了他一個名單。
也許,自己是時候,慢慢將那些名單上的人給想辦法提上來,不然自己以後想做什麼事情,都有人阻攔,還做個鬼。
這時,朱元璋看向李逍,道“李逍啊,你倒是看得透徹,眼下看來,你說的都已經印證了,讓咱吃驚啊。咱想再給你一個特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