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檢起初得知毛文龍被殺,感到十分震驚。
單就從品級這一條上說,大明律有規定“凡京官、及在外五品以上官有犯、奏聞請旨、不許擅問。”
毛文龍被斬時的官位是欽差平遼便宜行事總兵官征虜前將軍左軍都督。
其中的“欽差平遼邊宜行事總兵官”屬於“使職差遣”,即臨時派遣的職務;“征虜前將軍”、“左軍都督”才是官位。征虜前將軍不常設,左軍都督是職事官。
即毛文龍真正的官位為五軍都督府的左都督,為正一品。
從這一點上說,就算毛文龍真有過錯,袁崇煥也隻能是“奏聞請旨”、“不許擅問”。
即便袁崇煥手握崇禎賜予的尚方寶劍,但是麵對毛文龍這樣的重臣,也應該提前知回朝廷。
畢竟,尚方寶劍更多的隻是一種象征,而不是真的先斬後奏。
朱由檢雖然對袁崇煥擅殺毛文龍的事情感到震驚,但是人已經死了,他也沒有辦法了。
遼東地區還是要收複的,此刻也正值用人之際。
況且朱由檢還天真的對袁崇煥的‘五年複遼’計劃有所期待。
所以對於袁崇煥擅殺毛文龍這件事情就沒有怎麼追究,也沒有怎麼責備。
崇禎二年十月下旬,後金大汗皇太極在西征蒙古途中決定掉頭攻打明朝。
兵分三路突破大安口等處長城關隘,山海關總兵趙率教戰死於遵化。
袁崇煥率關寧軍從寧遠回防薊州鎮,亦堵截失敗。
後金軍於十一月二十日兵臨北京城下,是為己巳之變。
袁崇煥率軍救援北京,在廣渠門外與後金軍激戰,迫使後金軍退卻。
可就是這次金軍的直逼北京城,也讓朱由檢對袁崇煥起了疑心。
大金軍隊浩浩蕩蕩直接從薊州而過,袁崇煥居然視若無睹,就這樣讓大金的軍隊兵臨北京城下。
而這樣的情況一共出現了兩次。
並且朱由檢還聽說了袁崇煥私自和後金議和的消息,這讓朱由檢徹底失去了對袁崇煥的信任。
袁崇煥擅殺毛文龍後,毛文龍的手下耿精忠、尚可喜帶著兵馬投降後金。
沒有了皮島在後方的威脅,後金徹底沒有了後顧之憂,而大明這邊則更加被動了起來。
造成這個局麵,都被歸咎於是袁崇煥擅殺毛文龍,導致軍心不穩。
在加上之前袁崇煥私下議和,後金軍隊兩次平安無事繞過薊州兵臨北京城下。
朱由檢便已經對袁崇煥動了心思。
崇禎三年八月,朱由檢以謀反大逆罪將袁崇煥淩遲處死。
此時正值遼東戰事膠著的關鍵時刻,但是主帥袁崇煥卻被淩遲處死。
遼東的局麵越加惡化,大明朝廷徹底陷入了頹敗的局麵。
另一邊,因為小冰河期進入比較嚴重的階段。
引發災荒頻繁、糧食歉收,西北和中原受災尤甚。
而田賦加派依然不減,甚至是越是饑荒而賦稅越是繁重。
再這樣的局麵之下,社會矛盾徹底激化。
遭受大旱的陝西澄城爆發王二起義,他們殺死知縣、嘯聚山林,拉開明末農民戰爭的序幕。
因為朝廷沒錢、沒糧,所以也開始削減了開支,開始裁撤一些衙門和衙役。
首當其衝的便是各地的驛卒。
陝西各地走投無路、已經餓的受不了的農民與邊鎮逃兵與被裁撤的驛卒等合流,紛紛揭竿而起。
這些起義者各自為戰、流動性強。
有了這些人的帶頭,各地飽受壓迫的百姓們也紛紛響應。
一時間,大明朝各地都或多或少的發生了各種暴動或者起義。
這些起義軍裡麵就有一個被裁撤的驛卒,他叫做李自成。
內有農民暴動起義,外有後金虎視眈眈、侵擾邊關。
再加上小冰河時期,全國的糧食欠收,很多地方更是顆粒無收,導致出現了大量的災民。
大明朝廷也是入不敷出,完全顧不上這些了。
如此內憂外患之下,大明王朝開始飛快的坍塌了。
河南地區自崇禎以來“竟無樂歲,旱蝗相繼,災異頻仍”。
崇禎十二年以後趨向嚴重,崇禎十四年更是發生“大饑疫”,到六月“死者無算”。
在這種情況下,大量饑民加入李自成的隊伍,使其不斷壯大,開始被稱為“闖王”,牛金星、宋獻策等知識分子也投奔李自成。
崇禎十四年以前,內外局勢雖然對明朝愈發不利,但尚未失控。
崇禎十四年以後,內外局勢急轉直下,明朝加速滑向崩潰的邊緣。
皇太極已經開國,國號大清。
對大明朝廷的攻打越發猛烈。
即便有孫傳庭這樣曇花一現的將領,但是依然挽救不了大明朝廷的頹勢。
內有各地農民起義,甚至還有擁兵自重的封疆大吏叛出。
外有大清揮兵直下、猛烈進攻。
本就已經是強弩之末的大明朝廷,麵對這樣的兩線作戰已經是岌岌可危。
在兩端作戰之下,更是加速了大明朝廷走向滅亡的進程。
崇禎十四年,是大明朝廷走向衰敗的一個標誌性年份。
這一年,李自成率領的叛軍日漸壯大,都已經打到了河南的地界。
崇禎十五年,大清直接打到了鬆山城,洪承疇被俘投降。
同年,清軍攻克錦州,祖大壽投降。
麵對兩線作戰的大潰敗,大明朝廷已經到奄奄一息的地步了。
明朝覆亡之象顯現,朝野人心亦日漸離散。
朝廷上下、就連民間的百姓們也是人心惶惶。
就在這個時候,朱由檢打算和大清議和了。
但是卻遭到了群臣的反對,導致議和不了了之。
皇太極見和議破裂,於十一月第六次發兵入塞,是為壬午之變。
此次入塞的經過與之前幾次如出一轍。
清軍在飽掠數月、攻陷八十八城之後,帶著三十六萬九千名俘虜和三十二萬餘頭牲畜等戰利品揚長而去。
清軍的這一次劫掠徹底的將大明的士氣給打垮了,也將大明的人心給打散了。
崇禎十七年,李自成自立為帝,建國號大順。
同年三月,居庸關破,唐通投降。
同樣是三月,李自成的先鋒抵達京郊,陷昌平,焚皇陵。
三月十八,朱由檢自縊於煤山。
至此,大明帝國滅亡!
本章完
比奇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