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工明確,效率高,已經算是一個簡陋版的工廠了。
當然了,李逍也不用擔心製作方法流傳出去。
因為最重要的一個環節鹵煮的配方,在他的手上。
“這些都沒問題。”
“接下來就是招納人手了。”
“這裡離大東村比較近,索性就去大東莊招納人手。”
李逍提議道。
現在是明初洪武年間,元朝的土地都被洗禮了一片。
基本家家戶戶都有農田。
農戶春忙後,家裡人多的人,便會外出尋一些活計給家裡增加一些收入,基本上不會有人會餓死。
在元朝的時候,土地基本上歸地主所有。
大部分弄明都是佃戶,見到田主還要行主仆之禮。
不過現在是明朝,朱元璋曾下詔規定“佃見田主,不論齒序,並如少事長之禮”。
所以說,就算是不小心淪落成佃戶,也隻是上下級的關係。
因而李逍感覺穿越到明朝還算不錯,農戶的身份沒有那麼卑微。
兩人一路來到了大東莊。
打聽一番後,找到了這裡的裡長。
明朝的朝廷機構到達縣,就停止了,而下麵基層的管理組織稱之為裡甲製度。
簡單來說就是由110戶人家編為1裡,1裡之中挑選丁糧(稅糧)最多的10人為裡長,10名裡長以10年為一個周期輪流應役。
其餘100戶人家編為10甲,1甲共有10戶人家組成。
甲長也是周期輪流應役。
裡長等於是未來的村書記,甲長是村主任。
不過是勞役,屬於義務勞動。
編造的魚鱗冊中,就是按照這裡甲製度編造,如魚鱗一般。
以現代人的眼光,李逍覺得這裡麵的弊端很多。
不過這不關自己的事情,自己隻需要把自己日子過好就行。
很快,兩人就找到了裡長,一個樸實的中年漢子。
“你就是這一片的裡長?”朱高煦問道。
對方一看朱高煦的穿著和相貌,就不敢惹,連忙躬身道“是是不知兩位大人有何貴乾?”
朱高煦直接問“你去彆人家幫活,乾一天活,賺幾個錢?”
那漢子憨憨一笑“鄉裡鄉親的,逢喜事、蓋房子啥的,相互幫忙不收錢,管飯就成。”
“”朱高煦一陣無語。
李逍笑著開口道“是這樣的,在下想問的是,你們去城裡大戶人家幫工的話,乾一天工,是個什麼工錢?”
“哦,你問這個啊。”漢子笑道“一般是50個錢,不過這是農閒的時候,現在農忙得70個錢。”
李逍心中盤算了一下。
1兩銀子折換成銅錢是1000錢。
也就說2兩銀子,能招一個人乾一個月。
自己預計需要人手50人。一個月的成本就是100兩。
主要就是人工成本,礦山已經買下來了,工具損耗也忽略不計。
而自己昨夜私下盤算,現在的規模一個月能產50000斤鹽。
明朝鹽歸國家把控,朝廷定價,明碼標價2錢銀子一斤。
私鹽便宜很多1錢銀子一斤,但是容易掉腦袋
按照這個算法。
自己這雪花白鹽的質量,一斤賣1兩銀子,不算貴吧?
按照一兩的售賣價格
一個月50000斤鹽的產量,就是5萬兩白銀啊!
在明朝一個月賺五萬兩白銀是個什麼體驗?
“艸,我若是能直接賣鹽,就賺翻了。”
李逍心中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