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我真不知兵,也不至於從頭到尾這般手把手教著吧?”
李道宗心裡有些不太服,要不是李二之前萬般叮囑,他這一戰還真想試試自由發揮,讓朝廷中的人看到他也是有領兵作戰的才能在身!
“罷了,好不容易有次機會,自作主張打贏了也沒什麼好處。”
李道宗到底還是決定老老實實的按策略來一步步走。
更何況,這封策略書寫的也確實是詳細,大多連他自己都不曾想到。
……
李道宗著令,不過僅僅準備了三天就立刻出發了。
他不需要從長安城帶兵,僅僅隻帶著幾名謀士和隨從官員,以及朝廷給的文書和官印出發前往蜀地即可。
就在他滿心期待前往蜀地時,慶修也一點沒閒著。
他把長安城的一些燒製磚瓦青石的老工匠全都召集到工部,讓他們各自拿出來燒製磚瓦的配方和經驗心得。
自從上次他決定潛心琢磨新東西來替代磚石鋪路後,在一堆材料中挑挑揀揀,他還是選擇了一種較為容易獲取,並且各方麵性能較為平衡的材料:
水泥。
甚至在工業時代,水泥也能成為性能尚可的鋪路材料,隻是因為承重變形的原因一直被瀝青壓一頭。
但是在現在這個時代,這一方麵的問題完全不用考慮。
畢竟唐朝時可沒有動不動重量上七八噸的重卡車。
哪怕是自動車拉滿載,其重量也遠遠不夠壓壞水泥路。
不過以這個時代的工業基礎和材料,根本無法製作出和工業時代性能相提並論的水泥,那一大堆化學配料就足以讓慶修頭疼。
不過還好,他根本不需要做出原配的水泥配方,隻要性能能達到其一半,就算成功了。
反正也不需要用這個水泥去建築動輒幾十層的高樓,能鋪路不壞就行。
水泥的主要原料是石灰、粘土、鐵礦粉,大致配比出來相當於這個時代的磚瓦,因此慶修才要收集民間的各種磚瓦燒製配方。
他在工部忙碌了幾日,和一眾工匠篩選配比,總算是搞出來了一種性能和成本勉強能讓他滿意的配方。
直到他們嘗試燒製成功後,慶修親自命令工匠按照他所書寫的配方摻入砂石調配,反複翻滾澆築在一段測試路段上。
直到凝固後,那水泥路反複開過馬車測試,並且不斷加重,水泥路竟然絲毫沒有變形的跡象。
“還真行!”
諸位工匠們看到凝固水泥竟然真的可以承重,而且無論風吹雨打都毫不損耗變形,當場歡呼慶賀!
“這東西可要遠遠比青石板路強多了,路麵這麼平整,馬車走上去都不會顛簸!”
“這東西要是鋪滿官道,那自此以後貨物運輸效率得提升好幾倍。”
“還真是稀奇了,我第一次知道這些磚石燒製還可以這麼利用……”
眾人議論不斷,隻有慶修蹲伏下來,反複打量觀察。
“感覺硬度還是稍差一些……要是攪拌的時候放一些鹽,應該能好一些,隻可惜這個時代沒有那麼多工業化學材料……”
就在慶修琢磨時,工部侍郎張四光走上前,幾次欲言又止。
似乎是怕打擾了慶修的興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