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提議最初還讓慶修倍感詫異,不過一想到是李劍山,他倒也很快就明白了。
李劍山此人,在史上確實驍勇善戰,但也十分嗜殺,對敵人從不手軟。
而且也有多次殺降的記錄。
慶修不是在乎這些人的性命,隻是如今大局未定,隨便殺降太容易亂人心。
要是今天在這裡殺了,且不說以後敵人還敢不敢投降,那些投降的王公貴胄就在後麵看著。
他們現在看到的是殺這些俘虜,可想到的卻是唐軍麻木不仁,根本不把投降者放在眼中。
如此他們如何還能放心在後方給唐軍穩定的提供後勤物資,總會提心吊膽,擔心有一天唐軍的屠刀會砍在頭上。
大局未定,凡事不能冒險。
慶修忍不住敲了一下他的腦袋,罵道:“你小子還真是為了錢和官職什麼都豁得出去,就你的錢是錢,彆人的命不叫命。”
李劍山竟然還一臉的不解,“都上了戰場,大家都已經不死不休了,要是我戰敗了落他們手裡,就算他們把我殺了拿人頭去邀功,我也能忍受得了,勝者為王!”
“你就知道一個勝者為王?還是懂的太少了!”
慶修搖了搖頭,當場下令把這些俘虜全部都集結起來,萬不可隨意殺他們其中一個。
帶著這些人行軍確實是個麻煩,不過慶修又十分巧妙地想到了一點。
他把從吐蕃人手裡劫掠來的戰利品中,武器鎧甲專門挑出來,並且把裡麵的錢和糧食分成了兩部分。
其中一部分的錢和糧食他直接當場發給了自己的士兵們,當做是這一戰大獲全勝的獎勵。
而另一部分,他還是按照慣例分發給這些投降的士兵,讓他們拿著錢和乾糧離去,自己謀一個生路。
這些吐蕃人萬萬沒想到慶國公竟然如此慷慨大方,而且仁慈。
他們剛剛在戰場上還刀兵相見,誓要殺的不死不休,可轉過頭來竟然還要主動放他們走。
這一舉措當真是殺人誅心,本來他們還對唐軍無比怨恨,可經這一遭之後,他們頓時覺得胸中的怨懟全都沒了。
有一些是對比倉多真讚每一次平定反叛之後,都要大肆屠殺,唐軍簡直是當之無愧的仁義之師了。
“多謝慶國公,您才是大善人啊!”
“幸虧您網開一麵,要不然我們真是一點活路也沒有了。”
“我們肯定牢記慶國公的大恩大德!”
他們紛紛拿了錢和口糧,拜謝慶國公告退。
殊不知,他們這樣做也恰好就隨了慶修的意。
本來他們要是跟著隊伍被俘虜,走一路便要吃一路,待到安頓下來之前要吃掉的口糧遠遠超過他們手中所拿的。
雖然現在他們多拿了一些錢財,但是在物資緊缺的戰場上,金銀財寶相對於能吃下去的乾糧,根本不值一提。
要變現金錢,他們也不可能有地方買得到口糧,慶修就用這些虛無縹緲的東西把他們騙走,節省了大量的糧食。
至於他們之後是否還會重新被聚攏起來,被倉多真讚重組軍隊,慶修一點也不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