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各地守軍和齊軍打的熱火朝天,但慶修這一方麵完全不受任何影響。
他帶著募集來的民工以及自己的大部分工匠,在山穀入口處熱火朝天地開始了大建設。
在他的安排準備下,城池的進展有條不紊,雖然建設的速度不算太快,但至少也在慶修的預期當中。
在這期間,慶修沒忘記繼續探查西域其他各國的情況,尤其是突厥人和焉耆國之間的戰爭。
雙方時至今日已經打了將近兩年,雖然到現在仍然是不死不休,但戰爭烈度已經明顯比之前低了不少。
突厥人比任何人都想把眼下這場戰爭停止,但是無奈焉耆人誓死不肯停戰。
也並非是他們不願停,而是後方支持他們的各國,不願意看到他們停止戰爭。
否則這邊戰爭一停,後方的援助一斷,突厥人再度卷土重來,他們可無力抵擋。
雙方雖然名義上仍然處於激戰,但實則他們的戰爭規模已經比之前削弱了太多。
邊關一年到頭下來僅僅隻有少量的士兵相互交鋒,焉耆人時不時打一仗表示自己絕不會投降停戰。
反而是突厥人被這不上不下的戰爭給卡住了。
他們幾乎沒有多少從商和務農的能力,這兩年下來吃的全都是靠劫掠他國得來的物資。
而如今隨著西域西線各國逐漸同仇敵愾,突厥人想要靠劫掠來獲取物資也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甚至許多不方便駐守的荒地,突厥人都選擇主動退讓出來,還釋放了不少平民重新歸還給焉耆國。
若是從表麵來看,似乎突厥人走到這一步已經是窮途末路,隻能一點點被耗儘所有的資源,最後餓死。
似乎西域各國聯合起來對抗突厥已經逐步見成效。
唯獨隻有慶修知道,這一招根本行不通。
突厥人根本就不是能夠安穩在一片土地上發育的民族。
就算他們到最後發現窮的連飯都吃不起,也必然要在餓死之前把自己可怕的破壞力傾瀉到周邊的敵人身上。
說到底還是突厥人自己在西域的戰略出了問題,他們本以為自己能夠搶占一塊土地然後世世代代在此地繁衍生息。
卻不知他們從進入西域開始,就已經落入了慶修的圈套。
他們要麼在不斷的進攻中耗儘兵力,最後徹底消失在這片土地上,或者駐守在一個地方被慢慢餓死。
如今的突厥對他來說已經沒有半點威脅,隻需要等待時間,讓他們被慢慢磨死便可。
而除此之外,還有另外一條消息讓慶修倍感驚喜:侯元德竟然成為了焉耆國的宰相!
甚至國王的大小命令,都得同他商量之後,確認沒小問題再下達。
這對慶修來說無疑是一個好消息,這意味著它可以通過侯元德某種程度上乾涉焉耆國的行政。
而侯君集對這個消息反而就不太感冒,他甚至還擔心侯元德擔任這一官職,是否會影響到未來在大唐的升遷。
不過慶修也對侯君集打下了保票,隻要此事結束,日後侯元德在朝廷中必定高升。
這侯元德雖有過錯,但畢竟也是為慶修立下了汗馬功勞,他也不介意給予此人一定程度的獎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