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如鬆為了能勝過阿拉伯軍,到最後甚至不惜放棄他們運營發展極其完善的城池,將其中的百姓發錢遣散,整個城池都被打造成一個巨大的埋伏場,勢必要和阿拉伯人相戰到底。
然而阿拉伯人的戰鬥力卻高的超出陳如鬆想象,戰爭一開始黑白雇傭軍就落入了絕對的下風。
哪怕是在已經有所準備的巷戰下,他們仍然被打的落花流水。
哪怕是多次在局部取得了兵力優勢,甚至是十比一,阿拉伯人竟然還極度頑強的堅持血戰到底。
幾乎每一戰他們死傷都得數倍於阿拉伯人才能取勝。
打到最後,他手下的百戰精銳全麵戰死,或者奔命逃脫,僅僅隻剩下幾百名仍然對他忠心耿耿的士兵追隨到底。
阿拉伯人的手段雖然殘忍,但他們攻克陳如鬆的城池後,並沒有將其摧毀。
反而直接據為己有,顯然是要將其當做據點來利用。
這也徹底斷了陳如鬆的退路,他帶著幾百名忠心耿耿的部下根本無路可去。
畢竟他們在西域已經是臭名昭著,各國都巴望著他們儘早被滅,甚至在阿拉伯人與之交鋒時還沒少推波助瀾。
陳如鬆並不介意他的黑白雇傭兵團被毀掉,從他來到西域的一刻起,他已經決定,哪怕是自己這條命送掉,也必須完成慶國公的安排和命令。
雇傭兵團沒了,他大不了就遣散下屬,重新回長安城,或者聽慶修的安排隨他一起從軍征戰。
可現如今,這些跟隨他的兄弟們卻是忠心耿耿,哪怕是他主動要遣散,兄弟們竟然都表示要追隨他到底。
儘管陳如鬆一向把屬下的命當成消耗品,隨意使用都不心疼。
可對這些從一開始就跟隨自己的老下屬,他當真是很難狠的下心。
這些人和自己一樣,在西域的名聲徹底臭了,如果不跟隨自己,去彆的地方根本無人能接納他們。
思來想去,陳如鬆也不得不帶這些人來定安城尋慶修。
他倒不是為了自己,隻是希望這些跟隨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們能夠得到妥善安置。
去之前他還特地給慶修寫了一封書信,詢問他自己是否可以帶著兄弟們投誠。
陳如鬆這封書信送到時,除了薛仁貴之外,幾乎所有人都極力建議慶修萬萬不可接收這些黑白雇傭兵的殘黨!
原因非常簡單,這些人在西域的名聲太臭了。
唐軍至少如今在西域還是正派角色的形象,這也導致唐朝人在西域還有極高的號召力。
可要是和這些人勾搭在一起,那唐軍積累的所有威望都會大大受損。
至少在西域人眼中看來,唐朝人包庇這些雇傭兵,基本等同於和他們同流合汙。
要知道三十六國和這些黑白雇傭兵都多少沾點血仇,哪怕如今隻剩一些殘黨,也不可能抹掉之前積累的仇恨。
甚至有的人建議,把陳如鬆留下來,其他的雇傭兵成員全部處決斬殺,以此來維護唐軍的形象。
“要是把他們收了,這幾年以來我等做的一切全都沒了。”
“慶國公,我等知道那陳如鬆是您的家將,但是如今關頭不是顧及情麵的時候,保他沒問題,保他手下那些人,會出事的。”
“要不這樣,乾脆我親自率人半路劫殺他們,乾淨利落解決掉,就留陳如鬆一個人跑出來,事情不就完了?”
……
眾人議論紛紛,總之都是在出主意,想方設法幫慶修和這些人撇清關係。
慶修始終不言語,他當然知道這些人所說的事態嚴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