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相對應的,他們征戰之後所分配的土地大大減少,但是給的金銀布帛獎勵卻翻倍增長!
雖然從銀兩折合上來看,改製後士兵能分配到的金銀獎賞要比之前的多,看似是朝廷吃了虧。
可真正從長遠角度來看,對朝廷絕對是利遠大於弊的!
朝廷的土地是有限的,發出去一份便少一份,而大量土地不受朝廷管製,則十分容易加劇土地兼並。
土地兼並的危害無需多言,大多數王朝滅亡的主要推手都是土地兼並。
可以說,隻要朝廷能把土地兼並壓住多久,就能讓國家續命多久。
因此,朝廷隻需要拿出可以不斷生產的布帛糧食作為替代,哪怕是當下按換算比朝廷吃了虧,但至少土地都是實實在在地握在了手裡。
能多握住一分土地,朝廷可以用的籌碼也就多一分,這一點至關重要。
而這也是李二同意慶修以此來推進軍製改革的原因,據他所知,連年戰爭後,許多人分得土地後回鄉搖身一變,直接成為掌握大片土地的土豪士紳,已經開始想方設法的兼並地方土地了。
讓這些人回家當個富家翁,其財富僅行隻能流通兩三代便到此為止,對朝廷再好不過。
這些製度調整著實是讓群臣耳目一新,大致聽上去確實利好朝廷,對士兵們也好處頗多。
府兵製雖然對士兵們來說是個階級躍遷的機會,但在此之前他們必須要承擔鎧甲武器,甚至是馬匹的費用。
不少承擔不起的,甚至開始逃脫兵役,到頭來還會影響朝廷的出兵進攻。
當初大唐開國時對突厥用兵,就曾經有幾次因為府兵逃脫兵役導致出兵延期,還是李二不得不從朝廷中拿出金銀來補貼士兵的鎧甲才勉強讓那幾場戰役推動。
縱然如此,這補貼的錢銀也算是士兵們虧欠朝廷的,大戰之後仍然要用戰利品和獎賞所得彌補。
如今提高了軍餉,朝廷還提供鎧甲武器甚至是馬匹,必然能讓許多負擔不起,卻仍然有心從軍報國的士兵投入戰爭。
當杜如晦宣讀到最後一條時,在場的所有人都認定,有此條例在,自此以後軍隊戰力必然會暴漲!
“若有士兵從軍時身負傷殘,則朝廷會予以一大筆補償,並且在其退軍之後為其安排一些可從事的崗位工作,令之可自食其力。”
這一條,無論是對軍隊情況了解與否的官員,都覺得著實合理。
上戰場打仗本來就是玩命的活,不慎戰死者都會有補償,可偏偏就是因戰受了傷殘者,竟然得不到半點補償。
而且據他們所知,那幾個被尉遲寶琳欺辱的老兵,就是因為身上帶著傷殘,實在是活不下去,特地來長安城找慶修打秋風的。
等到杜如晦說完,李二便開口發問:“諸位,對此有何看法。”
“臣以為可行!如此朝廷雖然繳納了財政開支,但可明顯提升軍隊戰力,而且也減少土地分發。”
“正是,在朝廷手裡儘可能多地保留土地,抑製兼並,確實是個好辦法。”
“可行!杜大人能想出這些策略來,當真是聰慧我等自歎不如啊。”
“正是,這府兵製還是沿用前朝的,我等沿用下來,也沒想到什麼改進的方法,倒是杜大人想法不錯,我等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