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下,群臣當真是再也說不出來半個不字了。
如果是這種水平的紙幣在民間流通的話,或許慶修真的能做到當年漢武帝費儘心思也沒能達成的紙幣流通。
李二見群臣也再無聲音,當即便拍板:
“著戶部核對準備金,依照準備金發行紙幣,有多少準備金,則發行多少紙幣,哪怕一文錢也不可多。”
“同時著令刑部,針對紙幣發行對應打製發行紙幣的條例,如偽造、刻意毀壞紙幣者,應當做出何等懲戒,一條一理,應當仔細!”
……
李二有條不紊的吩咐命令,下方的人則趕緊打起精神做準備。
顯然,隨後這段日子又得是狠狠忙碌一段時間了。
直到最後,李二將所有的條例都吩咐完畢,他這才想起來自己忘了什麼。
“當年漢武帝發行貨幣時,將幣種命名為白鹿幣,如今慶國公你費儘心思打造出來的這些高質量貨幣,也應當有個名字,莫不如你來親自為其命名?”
此言一出,眾人的視線頓時集中在慶修的身上,大家都在等他為此物來命名。
雖然之前並沒有同李二商量過,但是慶修早就已經想過如何為此物命名。
“如今我大唐正值巔峰鼎盛時期,這一切都仰賴陛下文武無雙治理天下,我貞觀一朝的國力遠邁舊時,這紙幣就將其命名為,貞觀幣吧!”
……
九月,正是剛剛入秋的時節。
這邊田地的麥子剛剛成熟金黃,恰逢朝廷對應推出了早就造勢已久的紙幣。
原本民間對紙幣的態度十分存疑,雖然朝廷推出時,在民間掀起了不小的波瀾,幾乎整日議論,但認可度極低。
不少人甚至認為這就是朝廷割韭菜的東西,打死也不會用紙幣,民間完全是一片看衰。
當然,慶修也知道推行紙幣之初必然會受到民間不認可,他對此也早就做了萬全準備。
此時正值秋收交稅的時節,朝廷直接一道命令下達:以紙幣交稅,可減少一成賦稅。
此令一下達,則當場讓不看好紙幣的民眾轟動了,他們萬沒想到朝廷竟然還能有這一等利好!
可偏偏問題就來了,紙幣剛剛發行,目前隻是朝廷對外采購用,自然是不可能直接發到他們的手裡,大家誰手中都沒有紙幣,拿什麼去交稅?
這一點朝廷自然也是有所準備,又推出了第二項政令:
朝廷可專門設立置換府,百姓可用手中的布帛、糧食找朝廷來兌換紙幣,並且都是按照市麵上的統一價格兌換,絕對不會有所減少。
如此一來,百姓自然都樂得跑到置換府去兌換紙幣,當然也僅僅隻是兌換足夠用於交稅的紙幣,多了一分都不換。
可當百姓們拿到紙幣時,他們這才意識到朝廷推出的紙幣根本不簡單。
本來以為是像銀票那樣,簡單的一張紙,上麵寫好麵額,蓋上一個印章,就能替代白銀用。
可拿到手裡一看,他們才意識到自己想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