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幕不僅僅是在長安城發生,在關內關外,乃至於中原以及山東一帶都接連出現。
百姓們並沒意識到這件事情是朝廷的手筆,隻是認定這些糧商趁火打劫,實在是痛恨!
至於朝廷,朝廷有什麼過錯?想換白銀就換白銀,想換紙幣就有紙幣,一切都是按照普羅大眾的心思來,哪裡能怪得了朝廷?
就在民間一籌莫展的等著朝廷出手整治時,朝廷卻又再度宣發一項政令。
聲稱民間各處糧商突然漲價,朝廷雖然想製止,但是規模實在是太大,涉及太廣,短時間實在無法顧及過來。
但朝廷不忍心民間百姓斷糧,因此決定,拿出糧食來救助百姓。
當然,不是免費的。
朝廷拿出這些糧食直接按照之前的市價賣給百姓,表示絕不多賺一分錢,而且民間不管是拿白銀來換,還是紙幣來換,朝廷都來者不拒。
這一消息又頓時引起了民間不小轟動,市麵上頓時又出現了頗為神奇的一幕:
前些時日百姓們大包小包的扛著糧食去找朝廷置換白銀。
結果現在,又大包小包的扛著白銀到朝廷去置換糧食了。
但這次他們倒是學聰明了,並沒有僅僅隻換少量的糧食,特地換取了一定量,免得那些米鋪價格又再次上漲。
而隨著朝廷大量向民間又轉投入糧食後,地方商鋪都十分自覺的把米價重新降回去,維持原價。
這一漲一跌也著實是給民間百姓敲了警鐘,他們猛然意識到存續再多的白銀也是沒用,哪怕白銀的價值要翻倍,也比不上手上有物資的好。
這一折騰之後,民間兌換白銀的浪潮平息了不少,價格也重新恢複以往。
這投入世麵的白銀走上一遭,最後竟然又重新回到了朝廷的國庫裡。
如此一輪一換,朝廷的準備金也重新回歸到了三千五百萬兩,算是維持在了十分健康的水準。
民間不再瘋狂兌換白銀,並且還開始有意識地用白銀去換一些紙幣從朝廷購買鹽鐵,倒是一舉兩得了。
雖然鹽鐵的價格不得不因為紙幣購買做一些退讓,但少收這一部分稅也並不算什麼,對朝廷來說絕對值得。
這一番過後,朝中諸多官員以及李二對紙幣的信心瞬時間暴漲,也有更多的官員發覺可以信任紙幣,紛紛拿出家底存入朝廷的準備金中。
當然,已經明顯看好的勢頭,現在加入自然比不上最初加入。
朝廷特地對這些後加入的人調整利息,讓他們可以分走的白銀利息降低到了冰點,但這也並不影響他們投準備金的熱情。
目前看來這筆買賣已經是十有八九的穩賺不賠了,少賺點也是點。
同時慶修建議李二,不用隻盯著朝廷這些人的仨瓜倆棗,他建議李二乾脆直接用朝廷的名義,直接向民間也推出準備金的投資。
和官員們投資如出一轍,同時朝廷對外公開準備金的具體數額,讓民間百姓都能準確得知情況。
一方麵是為了增加百姓對紙幣的信心,同時也借這個機會收攏一些民間的白銀做準備金。
喜歡大唐:開局發老婆,我賺大了請大家收藏:()大唐:開局發老婆,我賺大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