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事情也根本算不得什麼機密,慶修直接就把準備金等相關的事情全部都告訴了覺羅斯親王。
沒有什麼可隱瞞的,這在長安城已經是人儘皆知,恐怕隨便找個街邊好事的說書人都能給你講上一些。
隻是慶修同他說的更加完善一些罷了。
覺羅斯親王聽的屬實認真,而且越聽心裡越沉。
慶修說的任何一條,聽上去似乎是輕鬆,但是對朝廷的行政能力以及地方掌控能力要求極高。
甚至還得是考慮到地方的官員富戶配合,沒有多少蛀蟲作為阻力。
這些情況早就已經被慶修一掃而空,如今朝廷在地方執行什麼政令都輕而易舉,完全不怕阻力。
但是大食國則完全不一樣。
大食國並沒有過秦製改革,沒有郡縣製那樣可以直接操控地方的治理能力。
如此彆說是紙幣推廣,光是準備金這一步都能直接把大食國的皇室掏乾淨。
地方官員或者是士紳豪強直接就能把國庫裡所有的白銀黃金全部換光,再多的準備金都沒有用!
他根本無法想象阿拉伯也能像大唐一樣雷厲風行的執政。
此時在他看來,也不必說什麼比較兩國國力了,以大唐這等執政效率,兩國若是接壤,恐怕……
他著實是沒法想太多了。
覺羅斯親王沉默片刻,便說道:“我有一想法,隻怕慶國公不肯答應。”
“先說出來,我才知道能不能答應。”慶修示意他不必浪費時間了,該說的話就直接說。
如此他也不藏著掖著,直接道:“我想讓大唐的紙幣能流出國內,在他國也可流通使用!”
此言一出,著實是讓慶修心下稍微一震。
這個想法慶修並不是沒有過,當然那並非是一朝一夕就能辦到的事情。
紙幣流通的區域,取決於大唐國力能夠輻射的區域,這是毋庸置疑的。
因此慶修的想法是先讓大唐全境徹底流通紙幣後,再以西域為出口,將紙幣推到國外。
當然這是一個十分漫長的過程。
如今覺羅斯親王主動提出來,確實是讓慶修倍感驚訝,同時也有些驚喜。
如果可能,他當然想現在就讓紙幣成為流通貨幣流傳到國外,甚至這還更加有助於推動國內紙幣使用進展。
“難道親王的意思是……”
慶修聯想到覺羅斯的商會,以及那些阿拉伯人的動向,他頓時想到了一種可能:讓這些東奔西走的阿拉伯人使用紙幣,不就能流通起來了嗎?
不過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可是難如登天,這種事情慶修又不是沒想過。
阿拉伯商人又不是你大唐的子民,既不從你大唐的號令,也對大唐的信用值不一定完全認可。
他們唯一認可的隻有大唐的商品、軍隊和真金白銀。
對於這麼一群人來說,僅僅隻用信用力就讓他們拿真金白銀去換一些看似虛無縹緲的白紙,隻怕是很難。
但覺羅斯親王顯然和其他的阿拉伯人不一樣。
他和慶修交往過深,並且還被他救過命,對大唐的認可度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