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銘知道。
現在的巴林銀行還沒有倒閉,但是,已經差不多了。
曆史上,1995年1月18日,東洋神戶大地震,其後數日東京日經指數大幅度下跌,裡森一方麵遭受更大的損失,另一方麵購買更龐大數量的日經指數期貨合約,希望日經指數會上漲到理想的價格範圍。
1995年1月30日,裡森以每1000萬英鎊的速度從倫敦獲得資金,已買進了3萬口日經指數期貨,並賣空日本政府債券。
1995年2月10日,裡森以新佳坡期貨交易所交易史上創紀錄的數量,已握有口日經期貨及2萬口東洋政府債券合約。
交易數量愈大,損失愈大。
所有這些交易,均進入賬戶。
賬戶上的交易,以其兼任清查之職權予以隱瞞,但追加保證金所須的資金卻是無法隱藏的。裡森以各種借口繼續轉賬。
這種鬆散的程度,實在令人難以置信。
1995年2月中旬,巴林銀行全部的股份資金隻有萬英鎊。
1995年2月23日,在巴林期貨的最後一日,裡森對影響市場走向的努力徹底失敗。日經股價收盤降至點,而裡森的日經期貨多頭風險部位已達6萬餘口合約;其日本政府債券在價格一路上揚之際,其空頭風險部位亦已達口合約。
裡森為巴林所帶來的損失,在巴林的高級主管仍做著次日分紅的美夢時,終於達到了萬英鎊的高點,造成了世界上最老牌的巴林銀行終結的命運。
曆史上,新佳坡在1995年10月17日公布的有關巴林銀行破產的報告及裡森自傳中的一個感慨,也是最能表達我們對巴林事件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