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時分,他也裹了件厚實的大衣。
“柱子,謝謝你這兩天的照顧。”
他知道恢複如此大半是因為吃了柱子的菜,為此向何雨柱道了聲謝。
柱子謙虛地道“不客氣東旭哥,這也是大爺支持的,要單憑我一個小孩帶著妹妹,哪負擔得起每日餐食呢?”
為自己做事得到報酬本是理所當然,他無需把自己擺得太高尚。
“東旭應該心存感激,換了彆人可不一定有這樣的烹飪技能。”
易中海在一旁插話說,他已經有了拉攏柱子的心思,所以先行表達友意以示親和。
看著他們,何雨柱沒有再爭論下去,僅輕輕望向二人。
“一哥、東旭,是要去工作嗎?”
這段時間賈東旭一直在家修養,現在似乎準備回廠子。
“嗯,柱子,我都好幾天沒上班了,擔心生疏的手藝會影響下周一的正式員工考核,需要多練練跟著師傅。”
賈東旭回答。
打過招呼後,何雨柱便準備上班,沒有過多停留。
“那就祝你考核順利,我得趕去工作了,回頭見。”
說完,他便離去。
易中海報以輕微點頭。
“好啦東旭,我們也動身吧,耽擱的時間要補回來,彆忘了之前教你的技巧……”
大概十多分鐘後,何雨柱已能看見鴻賓樓。
隨著武術水平提升和提縱術精進,他曾花費半小時的距離現在隻要十分鐘。
不過這主要是白天他並未全力施展提縱,否則還能更快。
而且經過這次短途奔走,他的體力幾乎沒有消耗,正是內勁武者極佳體質的體現。
以他現在十五歲的年齡和這般強健體魄,放到任何體育隊都能勝任核心角色。
要知道,能成為國家隊主力,必須經受嚴格挑選和無數次的考驗,體能和技能在同齡人中已屬上乘。
何雨柱的腦中此時閃過一個念頭走路都已經如此迅速,還需要什麼自行車呢?這隻是想想罷了,畢竟自行車還是要備著。
就像那句話說的雖然用不上,但缺之不可。
在這個年代,擁有自行車就跟現代人的房屋一樣,不僅是代步工具,更是社會地位的一種象征。
等到結婚的年齡,如果家裡有一輛自行車,那他人對你的看法定會不同。
步入鴻賓樓時,何雨柱先向楊老板問了個好,然後徑直走向後院。
儘管他已經技藝精湛,名聲也日益上升,但他明白,這一切皆來自於楊老板的提攜,對他的人品尊重。
他也明白,自當報以真誠和謙遜,而非驕傲自大。
在廚房的角落,何雨柱並未急著掌勺,而是首先找到了師傅李保國。
“師傅。”
何雨柱恭敬地喊道。
看到柱子到來,李保國微微頷首“嗯,柱子,感覺你近來好像有些不一樣哦。”
李保國審視著柱子的模樣,敏銳地覺察到些許微妙的變化。
他們是朝夕相處的師徒,且李保國年輕時經曆過各種考驗,目光犀利,遠超普通人。
何雨柱聽到後摸了摸腦袋後,說道“可能是因為跟楊師傅學習功夫,有了些進步。”
修習國術讓何雨柱身上產生了內在的變化,體態和氣質都有所提升。
但這隻是柱子私下說的說法。
要是國術高手知道柱子現在的境況,估計連飯碗都會扔了。
幾天時間就能進入明勁期,怎能稱為小進步?那些日夜苦練多年卻掙紮於明勁的同行,聽到這能不暈倒在練習場?
聽完這番解釋,李保國的眼神閃爍。
儘管他自己未涉足國術,但是能感覺到柱子精神麵貌的顯著改變。
他內心暗自揣測,柱子取得的進步肯定不隻是表麵上這些小成,應該是有重大突破。
當然,他知道柱子並不善於掩蓋,他的這種轉變確實是出於真實的自我,而不是炫耀。
也因此,李保國內心更生感歎,他到底收了個什麼奇異的啊。
乾什麼行當就得精通哪一行?他曾擔憂練武會影響柱子的廚師技巧。
然而現在,他在鴻賓樓的聲譽不但穩固,還步步提升。
最初眾人因他的名氣而來的,但現在味蕾是無法欺瞞的。
若柱子做的菜出問題,彆說他徒弟的頭銜,就是李保國本人,他們也不介意用雙腳投票選擇其他菜品。
做廚師這一行,公正無比,人們隻看菜肴本身是否美味,不好吃,再高的名頭都沒人青睞。
如今,柱子已成為廚房幾位首席廚師中最為熱門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