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再加上台縫紉機,恐怕是要吃光老本。
然而,賈張氏自有策略就算談不成功,也要把信息散播出去,到時候人已經過門成了事實,想退婚都沒地方退。
因為這年頭和現代社會不太一樣,結過婚,離婚幾乎是無解的狀態。
否則,隨便幾句蜚短流長都可能讓當事人心如刀絞。
而後世可不是這樣,
婚姻就如同兒戲一般隨意,
甚至連詐騙婚姻的群體都有。
這個時代,很多事簡直無法想象,到了後世卻早已稀鬆平常,幾乎不會觸及人的內心深處了。
易中海聽著東旭的回答,雙眸微微轉動,似也是有所耳聞。
“是不是因為你原因?”
賈張氏一提起,易中海就感到頭疼無比。
他選擇的這個老伴看似無懈可擊,然而偏偏多了這個難以對付的母親。
成事不足,敗事倒是一流。
如果賈張氏能被換個或不再存在,對他的前景可是大有裨益。
然而事不由己,換掉是不可能的。
賈東旭輕輕點頭,道“原本我就和母親說過,讓她彆太肯定,畢竟轉正考試還在後頭,現在出這種事情,也不知道該怎麼和媒婆交待。"
雖聽媒婆提及,對象來自農村,但條件似乎還不錯,據說模樣也十分出眾。
但麵對他們家的境況,恐怕人家未必看得上吧。
於是,他心中萌生打退堂鼓的念頭。
“此事並不難辦,要麼讓媽媽找個合適的時機和媒婆談談,下一次讓你們兩位年輕人見麵。
到時候我也會隨行。
年輕人閱曆畢竟不足,有些判斷難免失誤,師父年長於你,經驗更豐富,或許能幫著拿個主意,看準些。"
易中海上心了,這段話說的巧妙且真心。
對易中海來說,東旭的終身大事,無疑是他關注的大事一樁。
他希望能從未來兒媳婦那獲得更多的依靠。
假如控製不住,他之前的努力豈非都成了一場空?
況且娶妻嫁人生育乃是大事,越早越好。
一旦對象合適,他更願意看到東旭趕快定下來,甚至子孫後代都指望上了。
培養自幼長大、知根知底的小輩,遠勝過半路插足者來得牢靠。
當然這些也隻是長遠打算罷了。
易中海決心要親自出手,幫賈東旭把好關。
因為,父親去世後,他本就麵臨棘手的問題一個極品媽媽已足夠頭痛;要是再遇上個極品的兒媳,他養兒子的目的還能實現嗎?
“師弟,那便有勞了。"
聽到師傅這句話,賈東旭眼中感激之情流露。
有這位鋼廠高技工的撐腰,事情或許會順利很多。
屆時對方看在他們之間的交情,或許不會太計較這些。
閒聊之際,兩人不知不覺來到自家院子門口。
正要進門,卻不巧撞上回來的賈張氏。
“媽?”
賈東旭眼尖,立刻看見她。"媽,你回來了?我們剛下工。"
出門到鴻賓樓忙了一圈,賈張氏又將縫補好的鞋墊拿到街上販賣。
一路上哼著小曲回來。
看到賈東旭手上的飯盒,她兩眼放光“這是哪來的?東旭,你說說,這是師傅的愛心款嗎?”
“媽,是我師父給我帶來的。"
賈東旭往一旁的易中海點了點。
“嗬,東旭的師傅,您真是太厚愛我家了,我和東旭謝謝您的款待。"
賈張氏滿意地說。
賈張氏聞言,嘴巴笑得更歡了。
聽到這句話,易中海嘴角抽動“東旭才剛恢複身子嘛,算是給他補充營養好了,家裡的好東西也不要有保留,孩子們的身體健康最要緊,待工廠轉正後賺到了錢,還愁什麼不夠用。"
這是在含沙射影提醒賈張氏。
上一回東旭生病,即便她明知道錢物都是自家兒子急需,賈張氏仍占了一部分便宜。
並非是因為她心疼兒子不願花費,實在是她節省慣了,根本沒有這方麵的打算。
這事兒讓易中海極其生氣。
當時要是不再節省那一些,說不定東旭早過了轉正考試,也就不會有後續的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