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他僅能在電視上一窺軋鋼廠的模樣,如今雖然還未公私合營,但眼前的廠門與電視劇裡所展現的並無太大差異。
隻有廠名的變化,那曾經名為紅星軋鋼廠的地方如今仍是婁半城的產業。
保安亭裡的人對易中海打招呼,對他頗為熟悉,因為他是高級工人。
他們邊說邊示意著何雨柱,似乎解釋著他倆的到來。
保安們好奇地注視著這位新麵孔,各自點頭,卻也各有心事。
經過簡短交流,易中海與他們談妥後,揮手讓何雨柱和賈東旭進入廠內。
他們遠去後,保安們開始低聲交流。
"那是何大俠的兒子嗎?哎呀,據說他還有一位女兒。
就這樣扔下一對孩子離開,何家老大人真絕情啊,居然跟著寡婦走了。"
儘管有關何大清的事情鮮少宣揚,但在任何時代,流言總是流傳得最快的。
這裡有不少工人都住在北京南鑼鼓巷裡的四合院內。
這樣來來往往,特彆是像他們這樣的安保人員,消息自然是最靈通的,他們很清楚當前的情況。
今天遇見何雨柱,他們也很有興致地閒聊起來。
與此同時,何雨柱並不知情,隻是跟著易中海一起到了郭響所在的樓層。
眼前的一幕,其實何雨柱曾在電視劇中看到過。
當他們到達時,隊伍已經在前列形成了兩長列。
工人們穿著工作服站成一排,三三兩兩地交談,臉上的神情都帶著無法掩飾的愉悅,因為他們即將領到的是薪水日。
不少家庭正麵臨著困境,盼的就是月底的郭響來解決生活中的燃眉之急。
當易中海帶著何雨柱和賈東旭來到隊伍末端時,立刻引來了諸多矚目。
"那不是易師傅嗎?"
易中海是鋼鐵廠的老資格工人,名聲在廠區內是有一定影響力的。
"易師傅這是帶來徒弟來領工資?另一位是誰啊?"
賈東旭作為易中海的學生,在鋼廠也是個小有名氣的角色。
畢竟上次轉正當場暈倒的事件,不僅讓他獲得了關注,更多是因為他的好運氣。
儘管如此,大多數人還是很羨慕賈東旭,有這樣一個高級師傅指導,日後在廠裡的待遇必然不凡。
至於何雨柱,認識他的人寥寥無幾。
何大清沒怎麼帶著他來工廠走動。
"易師傅。"
易中誨身邊的工友見到他都會禮貌地打招呼,他也會友善回應。
即使他是道德天尊的尊號,在平日裡,他對大眾的態度也相當友好,這也是他能在廠裡保持良好名聲的原因之一。
不久後,輪到他們三人取款了。
"易師傅,您上個月的工資總計是67萬。"發放工資的人核查過後,微笑著遞過賬單給易中海。
四周聽聞這一數字的人都微微露出貪婪的眼神,六十多萬可不小數目,普通員工每個月通常隻有十幾二十萬,這可是他們的兩倍之多。
儘管有些羨慕,卻沒人真正嫉妒。
畢竟,技工的收入取決於技術水平。
易師傅能得到這樣的報酬,是憑本事掙得。
廠裡有許多複雜的設備操作活兒,高級技師如他們才會做,這筆錢理所應當給易師傅。
賈東旭由於還未轉正,所以這個月的工資僅有十幾萬,他心態依然很淡定。
一來家裡的儲蓄勉強夠用;二來,有易師傅這樣的人引導,下個月的考核他滿懷信心,相信未來的日子隻會更好。
很快,輪到何雨柱了。
這時周圍不少人的眼神都聚集在他身上,對他們所稱的“易師傅身邊的年輕人”
充滿了好奇。
"你好,我幫父親領工資,他叫何大清。"何雨柱主動向發放工資的工作人員表明道。
易中海也在一旁讚同地點點頭。
聽到這個,收發工資的人微愣一下,隨即反應過來。
這個廠長的確特彆提過這件事情,有易師傅的證實,他不再存疑。
"何師傅上個月工資總計四十多萬。"說完便從一堆票子裡抽出一張遞給何雨柱。
何柱的歸來
何柱微笑著致謝,雙手接過了薪酬。
他的舉動引起了周圍領薪水職工們好奇的目光不斷閃爍!
“這是何師傅的孩子嗎?”
有人疑惑問道。
“看樣子何師傅是要離職了?”
另一位推測。
“難怪最近夥食味道都不一樣了,原來是因為何師傅要走啊。"
多數人都不太清楚食堂最近動態,此時何柱的聲音和易師傅在一旁的解釋讓他們恍然大悟。
哦,原來是何師傅的兒子!
此刻,眾人的注意力被吸引,開始私下討論起何師傅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