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這句話確實打動了仁宗帝的心思。誰不希望建立可以永留青史的不世戰功呢?
儘管後來大臣們爭論半天,而且場麵激烈,但是一直爭吵到了最後,皇上還是拍板定下了禦駕親征的方案。
當然,江小龍和靖王他們都是在戰後才了解到這些情況的。當他們還在討論範世傑的的這封火急飛鴿傳書的時候,卻是隻能在各自的心裡紛紛暗自瞎猜。
不過再怎麼猜測也是徒勞,因為從目前來講,除了這份字條之外,他們沒有更多的信息可以參考和研究。所以,剩下的討論就隻是該怎麼辦的問題了。
“既然首輔大人都已經親自點將了,那看來,還是需要勞煩賢弟辛苦一下了。”靖王對江小龍說道“本想打完了永州縣,咱們可以好好地喘一口氣了。但是誰承想,國事危急,不容懈怠啊!”
江小龍反問道“永州縣剛剛打完一場慘烈的惡戰,此時兵力薄弱。殿下此番前來,可否有多帶些許部隊借小弟一用?”
靖王不置可否,立即搖頭道“本王此次來得太過匆忙,僅帶數百近衛而已。”
其實他的二十萬大軍就駐紮在鬼道峽的附近,本是在視永州縣的戰況再決定進一步的行動的方向的。此時永州縣之戰艱險告捷,靖王便下令讓他們就地駐紮,等待進一步的指示。
此時內閣首輔範世傑要求江小龍即刻北上馳援,永州縣僅剩數萬殘兵,卻要看押著數倍於己的戰俘,確實在兵力非常的捉襟見肘。
江小龍當然想向靖王借兵,但是靖王卻連眼都不眨一下,就斷然否認自己有兵並就在附近。
這一來是因為,江小龍已經創造了太多不可思議的奇跡。如果繼續讓他這麼折騰下去,這讓大家所有人——包括靖王本人都會感到很尷尬的。
難道我們這些人都這麼廢物嗎?除了這小子以外,誰都不能再打勝仗了?
其次,這小子總是在手上沒什麼兵力的情況下,就創造了這麼多的奇跡。那要是再把二十萬大軍都撥給他的話,他還不把這場戰爭給一個人打完了?
至於將來還會有什麼後果——比如,打贏了戰爭之後,甚至是戰爭還沒能取得勝利的時候,這小子究竟還會乾些什麼?他會不會挾兵自重、不再服從調遣?甚至會不會就此產生一些彆的什麼想法?——比如自立為王——這種後果是簡直不敢想象的。
這麼有本事的人,你還怎麼淩駕於他?你敢保證你能掌控得了他嗎?
對於一個本事遠遠高過自己的人,稍微有點頭腦的都會不自覺地感到心存敬畏,哪怕他口口聲聲說,要效忠於自己。
這就好比你養了一頭猛虎。就算它一直乖巧聽話,但是你敢保證哪一天它不會野性大發?
它要是什麼時候不高興了,隨便給你來那麼一下,你就算不死也免不了會是個半殘。
那老虎可不是一條狗,那是一隻可以同時對付許多條狗的獸中之王啊。
而且狗通人性,可以很快就養熟。但是這種力大無比的獸王卻是野性難馴,很難養熟的。
韓信很能打,所以戰爭結束之後,他的命運也就差不多走到頭了。
朱元璋得了天下,手下能臣乾將一大批,於是就有了“火燒慶功樓”的傳說。
宋太祖趙匡胤率軍出征,剛到陳橋,屬下就把一件黃袍披在了他的身上。於是趙匡胤立即班師回京,奪了皇上的位子。之後就有了“杯酒釋兵權”的曆史事件。
——得了天下的趙匡胤大會宴請手下的得力乾將們。酒至半酣,他向所有人問道“如果有一天,你們的部下也把一件黃袍披在了你們的身上,你們怎麼辦?”
聽聞此言,他手下的眾人登時嚇得酒醒,宴後紛紛交出兵權,告老還鄉。
所以靖王連腦子都沒過,想都不想就一口回絕,說並沒有帶部隊過來,並且還補充了一句“本王來的時候,東南戰場剛好出現了重大的危機。本王的大部隊早已經啟程,趕往隴塘一帶支援。”
因為說這種謊話而感到有一點點的心虛,靖王還偷眼瞥了江小龍一下,潛意識裡在琢磨這小家夥這種遠異於常人的恐怖智商,不會此時已經看穿本王的什麼疑問來了吧?
但是江小龍似乎沒有任何的反應,他低頭默默地飲酒吃菜,連看都沒有去看靖王一眼。
梁萬裡這時候卻感到有些尷尬,於是就小心翼翼地開口說道“前些日子,在下按照朝廷的旨意將府兵、後勤兵以及部分雜役、民夫等等拚湊出了一支督戰隊,攏共大約一萬人左右。江少帥遠赴京師救急,手上沒兵可不行。不如先帶著這支部隊過去應應急?”
其實梁萬裡的話也是有“水分”的。這支一萬人的輕騎督戰隊實際上的主要組成部分,是真正從他的部隊裡麵抽調出來的職業官兵,而且是他手上的精銳,絕不是什麼雜役、民夫之類,那隻是為了湊人數而占的極少的一部分而已。
他之所以這麼講,當然是顧及到靖王的態度。雖然他並不能清楚地知道靖王究竟是怎麼想的。但是如果江小龍確實是因為手上沒兵而不得已孤身北上的話,那好像也太沒把馳援京師這樣的大事給當作一回事了吧?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儘管梁督撫確實也是手上沒有什麼兵。但是他還是願意將手上這一萬兵馬交出來,借給江小龍使用,並且他還打算親自跟隨江小龍一起,馳援京師。
畢竟,這樣的小孩子實在看起來太小。你讓他一個人去辦這麼大的一件事情,似乎總覺得有些放心不下。
雖然說他剛剛還在永州縣取得了一場大捷,但畢竟是身邊有無數的大人在左右扶持著他啊!你現在讓他一個人去獨擋一麵。畢竟他那小小的年紀擺在那裡,誰能心安理得?
這不僅是他孤軍北上,千裡奔襲,而且救援的還是首都天京。
天京是個什麼存在?那可是絕對絕對不容有失的存在!
它不是永州!
永州很重要,但是即使打輸了,也還有補救的餘地。
永州可以丟,但天京卻是絕對不可以!
實際上,梁萬裡心裡暗自決定陪同江小龍一起北上,本身就有自冒風險、慷慨赴國難的意思這裡邊。他這是把自己的前途和命運都撇開了。
拋開這些都不講,成年人本身就是一種奇怪的動物。他們多數人有這麼樣一種心理,哪怕一個孩子已經在某些事情上做出了很了不起的事情,但是他們還是對你不放心。
他們一定會說“他的年紀還那麼小,懂啥呀?我們不在一旁看著的話,怎麼可能放心讓他一個人去?”——儘管在這個領域上他很可能並不是很專業,但還是會對你感到放心不下。
靖王聞言,馬上點頭說道“好好好!不過你的這部隊的人數,也的確是少了一些。馳援京師當然是目前來講最重要的頭等大事,不可兒戲。賢弟你先帶著梁督撫的人馬出發。本王將即刻火速派人回去,多少再整頓拚湊出數萬的人馬來,然後讓他們儘快趕上你的隊伍,以便跟你一起趕赴天京。”
江小龍知道這又是一句並不靠譜的承諾,於是提議道“馳援天京確實是頭等大事,沒兵也難以救火。目前這永州縣內尚有葛爾丹騎兵大約兩萬餘人,戰鬥力尚可。不如由愚弟一並帶走。不然到了天京,梁督撫這一萬雜役民夫,怕也難以發揮到什麼作用。”
此時城內的葛爾丹騎兵實際共有大約三萬人左右,江小龍有意把人數說得少一點,希望因此能有利於說服靖王同意。
但是靖王卻還是毫不猶豫地否決了。
他說“眼下這城裡尚有敵軍俘虜近二十萬人。這麼大的一支敵軍萬一亂起來,咱們兵力少了隻怕彈壓不住。一旦永州縣得而複失,也絕對是一件不得了的大事。不是本王舍不得,賢弟真的把這麼一支能征善戰的隊伍調走了,西南戰場的局勢恐將會再次急劇惡化。”
“雖然馳援京師是頭等大事,但是這裡如果出了亂子,同樣也是一件不得了的事情。莫說梁督撫手上已然無兵可用,便是本王馬上回去籌措人馬過來,也是需要相當的時間的。”
“現在梁大人來得正好。江少帥需要即刻馳援北上,這裡無人坐鎮。請梁大人辛苦一下,親自在這裡指揮,本王也能放心一些。因為東南戰場目前也相當的吃緊,永州縣的這邊,本王暫時還無暇顧及。”
梁萬裡還沒開口說要跟江小龍一起北上,靖王就已經斷然否決了這個可能性。
頓了一頓,靖王又說道“賢弟莫急,本王即刻修書一封,保你此番去天京一路通暢。而隻要你到了京都,馬上就去找內閣首輔範世傑。他會給你安排一切的。而且那一帶現有精兵二百多萬,你還用得著擔心到了那裡還能無兵可用嗎?”